正确答案: B
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题目:甲离婚后嫌才3个月的女儿乙累赘,某日将乙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外出。甲五天后回家,乙已经死在摇篮里,法院判决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甲属于( )。
解析:解析:甲作为父亲,具有法律上规定的照顾和抚养不满周岁的孩子的义务,但是,甲在能够履行该种法律义务的情况下却将孩子锁在家中,不予喂养,对其死亡抱有故意的犯罪态度,因此,应该成立故意杀人罪。甲属于有法律义务而不积极履行造成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符合不作为犯罪的特征,但,故意杀人罪本身是积极的作为犯罪,甲通过不作为的方式实现,属于不纯正的不作为犯罪。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犯罪构成要件分为必要要件和选择要件两类,下列各要件中属于必要要件的有:( )。
犯罪行为
解析:解析:犯罪时间和地点是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主观方面的选择要件。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超过20年的( )。
超过部分无效
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超过20年的,超过部分无效。
[单选题]甲、乙共谋杀丙,甲先发一枪将丙打死,乙又对丙的尸体连开数枪,则
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单选题]按照法律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可以将法律规则分为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 ( )
错误
解析:解析:按照法律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法律规则应分为确定性规则、委托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而不是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
[单选题]传统民法上的“一物不容二主”是指( )。
同一标的物上不得并存两个所有权
解析:解析:本题考核物权的排他性。物权的排他性是指一个物上不能同时存在两个互不相容的物权。地役权、他物权和抵押权等权力均具有相容性,可以并存于同一物上。
[多选题]共同侵权行为的特征是( )。
主体的复合性
行为的共同性
结果的单一性
解析:解析:根据民法原理,共同侵权行为的特征包括主体的复合性、行为的共同性和结果的单一性,但并不包括意思的联络性。因此,C是错误的,ABD是正确答案。
[单选题]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法律上的认识错误不影响犯罪故意的成立
解析:解析:选项A:刑法上的错误分为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产生的错误认识,在法律意义上,法律上的错误认识对行为人行为性质的认定没有影响。选项B:间接故意中行为人对犯罪后果的发生不是追求心理,而是放任,因此,犯罪行为人对犯罪后果没有希望发生的目的性认识,不存在犯罪目的。选项C:假想防卫中行为人没有法律上要求的防卫意图,因而其行为不能认为是防卫,更谈不上是防卫过当了。选项D:紧急避险中,被损害的利益必须小于避险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