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小肠破裂
题目:女,25岁。腹部被倒墙压伤,中腹部剧痛伴呕吐3小时。血压120/86mmHg,体温38℃,腹胀、肌紧张,压痛、反跳痛阳性,肠鸣音消失。最可能的诊断是
解析:患者血压不低,无明显休克征象,但腹膜炎体征明显,首先考虑空腔脏器破裂,故选择小肠破裂。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
4期去极速率快
解析:窦房结起搏细胞最大特点就是有明显的4期自动去极化,且自动去极速度快(窦房结起搏细胞去极速度为0.1V/s、浦肯野细胞为0.02V/s、心室肌细胞无自动去极)。4期自动去极是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的基础。优势起搏细胞的舒张去极速度最快,在每次心搏活动中,它最先去极达到阈电位水平,产生一个新的动作电位。正因为窦房结起搏细胞的4期自动去极速度快,才使之成为心脏正常的起搏点。
[单选题]女,20岁。间断脓血便1年。曾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和甲硝唑治疗无效1个月来每日脓血便2~3次,粪便镜检WBC及RBC满视野。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
美沙拉嗪
解析:美沙拉秦可以抑制在炎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的血小板活动因子的合成。对有炎症的肠壁的结缔组织效果更佳。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直肠炎和克罗恩病。硫唑嘌呤是6-巯基嘌呤的咪唑衍生物,为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代谢剂。可产生烷基化作用阻断SH组群,抑制核酸的生物合成,防止细胞的增生,并可引起DNA的损害。动物实验证实,本药可使胸腺、脾内DNA、RNA减少,影响DNA、RNA,以及蛋白质的合成,主要抑制T-淋巴细胞而影响免疫,所以可抑制迟发过敏反应,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泼尼松具有抗炎及抗过敏作用,能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并能抑制组胺及其它毒性物质的形成与释放。本品还能促进蛋白质分解转变为糖,减少葡萄糖的利用。因而使血糖及肝糖原都增加,可出现糖尿,同时增加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当严重中毒性感染时,与大量抗菌药物配合使用,可有良好的降温、抗毒、抗炎、抗休克及促进症状缓解作用。异烟肼是抗结核杆菌药,用于肺结核,皮肤结核等。该品为无色结晶,或白色至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甜后苦;遇光渐变质。该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在乙醚中极微溶解。蒙脱石散,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也用于食道、胃、十二指肠疾病引起的相关疼痛症状的辅助治疗,但本品不作解痉剂使用。
[单选题]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由于粒细胞
生成减少
解析:粒细胞缺乏症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大致分为三类:中性粒细胞生成缺陷,破坏或消耗过多,分布异常。某些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如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缺陷而导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答案为E。
[单选题]女,64岁,2型糖尿病10年,口服降糖药治疗,近两个月出现头昏、视物模糊。查体:BP170/100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水肿,空腹血糖9.6mmol/L,餐后血糖14.2mmol/L,血肌酐96μmol/L,尿蛋白定量0.7g/d,目前应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Ⅳ期
解析:糖尿病肾病可分为5期:Ⅰ期: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肾体积增大,肾血流量、肾小球毛细血管灌注压及内压增高。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正常。经适当治疗可恢复。Ⅱ期:即正常白蛋白尿期。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增高,尿白蛋白排出率正常(小于20μg/min或30μg/24h),运动或应激后排泄增加,祛除诱因后恢复正常。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加。血压多正常。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率大致正常,尿白蛋白排出率持续高于正常,血压轻度升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明显增加,已有肾小球结节型和弥漫型病变及小动脉玻璃样变,并已开始出现肾小球荒废。这一期患者血压轻度升高,降低血压可部分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大量白蛋白,尿蛋白定量持续大于每24小时0.5g为非选择性蛋白尿,严重者尿蛋白大于每24小时3.5g,出现低白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血压,往往伴不同程度的氮质潴留和糖尿病眼底病变。肾小球基底膜进一步增厚,系膜基质进一步增加,肾小球荒废。Ⅴ期: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尿蛋白排泄量因肾小球荒废而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0ml/min,伴高血压、低白蛋白血症、水肿,血肌酐、尿素氮升高,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贫血,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钙和高血钾,可继发尿毒症性神经病变和心肌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