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血中结合和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

题目:男性,43岁。3小时前呕血1次,自觉头晕,乏力、出汗。查体:心率110次/分,四肢湿冷,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超声示腹水。

解析:由于肝细胞普遍损伤,处置胆红素的才能降落,结果形成间接胆红素在血中堆积;同时由于胆汁排泄受阻,致使血流中直接胆红素也增加。由于血中间接、直接胆红素均增加,尿中胆红素、尿胆原也都增加。肝炎、肝硬化惹起的黄疸属于肝细胞性黄疸。D描述正确。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服用下列哪些药物可引起急性胰腺炎
  • 磺胺类

    硫唑嘌呤(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

    四环素

    噻嗪类利尿剂

  • 解析:药源性胰腺炎致病药物虽然种类繁多,但可以大体分为三类。 ① 肯定能引起急性胰腺炎的药物如丙戊酸钠、唾嚓类利尿药、磺胺类、呋塞米、雌激素类、四环素等。 ② 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左旋门冬酞胺酶、苯乙双肛等。③ 与急性胰腺炎也许有关的药物如对乙酞氨基酚、异烟麟、叫噪美辛、西咪替丁等。故全选。

  • [多选题]下列对肝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 多倍体细胞多

    常含有2个细胞核

    胞质呈嗜酸性

    细胞器发达

  • 解析:肝脏是由肝细胞组成,肝细胞极小,肉眼看不到,必须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微体是肝细胞内最小的细胞器,为由单层界膜包绕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1.多面体形;核大而圆,居中,常染色质丰富,部分有双核或多倍体核;胞质嗜酸性,含弥散分布的嗜碱性团块。故AD正确。2. 细胞器发达:粗面内质网合成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脂蛋白和补体等血浆蛋白滑面内质网:参与生物转化和代谢,如胆汁合成、脂类代谢、糖代谢、激素代谢和有机异物的转化高尔基复合体:参与蛋白的加工和胆汁排泌线粒体、溶酶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丰富。E正确。3. 肝细胞核主要由去氧核糖核酸(DNA)和组蛋白等组成。C正确。

  • [多选题]以下关于吞棉线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主要用于下消化道出血

    可以估计出活动性出血的部位

    用1~2m长的白色棉线

    留置时间不少于6小时

  • 解析:1对怀疑有小肠活动性出血者,可予以吞线试验。2该项检查适用于上段空肠以上.部位的出血。故D错误。3.即将一根长约2m埋于胶囊内且末端有一金属小球的白色棉线让患者吞服,棉线的末端固定在面颊,12~24h后经X线透视核定棉线头端位置后拉出棉线,进行隐血试验,测量门齿至隐血试验阳性开始处之间的距离,可大致推算出出血部位。

  • [多选题]胁痛的主要病变部位在( )

  •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气血两虚型眩晕还应具有的症状有( )
  • 面色苍白

    气短懒言

    神疲纳减


  •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古人对气的别称有( )
  • 元气

    原气

    精气


  • [多选题]患者,女,75岁,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长期服用地高辛和利尿药。此次因为突起左下腹部胀痛、便血5h来急诊。查体:心房颤动,心率110次/min,血压130/88mmHg,下腹部中度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无包块,直肠指检未触及肿块,但指套血染。急诊肠镜见直乙交界段(16~28cm)肠黏膜广泛水肿、红斑、脆、黏膜下出血,此时下列处理正确的是
  • 肠系膜血管造影

    腹部及盆腔CT平扫加增强

    补充液体和营养支持

  • 解析:1.肠系膜上或肠系膜下动脉选择性血管造影:血管造影可使病变部位的细小血管显影,对本病的诊断可提供有力帮助。典型表现可见肠壁动脉影像有中断、狭窄及扩张,静脉像早期则显示高度浓染,而毛细血管像显示中度浓染。2.CT和MRI检查 以往CT很少用于肠道疾病的诊断,而近几年随着技术的提高,CT可模拟内镜的影像学改变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3.卧床休息和全身支持治疗 包括液体和电解质平衡,尤其是钾的补充,低血钾者应予纠正。同时要注意蛋白质的补充,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必要时应给予全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有贫血者可予输血,胃肠道摄入时应尽量避免牛奶和乳制品。故BCE正确。

  • [多选题]贯穿肝硬化腹水形成的全过程的是
  • 门静脉高压

    肝功能不全

  • 解析:腹水形成的机制为钠、水的过量潴留,在腹水形成和持续阶段所起的作用有所侧重,其中肝功能不全和门静脉高压贯穿整个过程。腹水出现前常有腹胀,大量水使腹部膨隆、腹壁绷紧发高亮,状如蛙腹,患者行走困难,有时膈显著抬高,出现呼吸和脐疝。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心血管内科(正高) 小儿内科(正高) 麻醉学(副高) 急救护理(副高) 心电学技术(副高) 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8) 护理学主管护师(代码:368) 辽宁初级药士 LA物理师 超声医学科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