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万古霉素口服

题目:患者女,88岁,因腹泻、腹痛、发热3周入院。3周前开始出现腹泻,大便为黄稀糊状便,伴有黏液,无脓血,10余次/日,伴下腹部隐痛、发热,体温最高38.5℃,无里急后重感,无恶心、呕吐,无明显乏力、纳差,按“感染性腹泻”予左氧氟沙星及补液、肠道微生态制剂等治疗5天,症状无明显好转收入院。发病前3天曾因肺部感染于外院静滴“头孢唑肟”治疗5天,剂量不详。既往:慢性阻塞性肺病20年。有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情况不详,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慢性腹泻史。入院查体:BP150/70mmHg,精神弱,无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黏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粗,散在干鸣音,心界不大,HR8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及杂音,腹软,下腹部压痛(+),以左下腹为著,无反跳痛,肝脾未及,墨菲征阴性,肠鸣音5~6次/分,双下肢轻度水肿。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有助于缺血性肠病的确诊指征包括
  • 钡灌肠检查发现“指压迹征”

    X线检查出现脾曲锐角征

    肠镜见节段性分布的黏膜淤斑

    肠镜见纵行匐行性溃疡

    肠壁钡剂显影

  • 解析:1.钡灌肠特别是结肠双重对比造影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均可见特征性的多发息肉样充盈缺损,称之为“指压迹征”或“假性肿瘤征”,肠管痉挛、脾曲锐角征早期亦多见,肠壁内出现钡剂显影则有特异性,说明坏死深达肌层。2.特别是在便血期的急诊内镜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病变涉及黏膜及黏膜下层,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瘀斑,黏膜下出血,黏膜呈暗红色,血管网消失,可有部分黏膜坏死,继之黏膜脱落、溃疡形成,呈环形、纵形、蛇形及散在溃疡糜。故全选。

  • [多选题]心理行为疗法包括
  • 认知治疗

    生物反馈疗法

    安慰剂治疗

    催眠疗法

    心理治疗

  • 解析:1.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于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产生,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2.生物反馈疗法,是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 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从而消除病理过程、恢复身心健康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狭义的指由心理医师专门实施的治疗。心理治疗的技术和方法有暗示、催眠术、精神分析、行为矫正、生物反馈、气功、瑜珈、体育运动、音乐、绘画、造型等。故全选。

  • [单选题]《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以平为期,而不可过"。这反映了中医治则中的( )
  • 扶正和祛邪


  • [单选题]三部举按皆有力的脉称为( )
  • 实脉


  • [多选题]需要延长抗结核疗程的结核性腹膜炎是
  • 粘连型

    干酪型

  • 解析:对一些具有对结核杆菌耐药危险因素的病人,需要采用3种或4种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这些危险因素有: (1)既往曾接受过抗结核药物的治疗。  (2)未完成原定抗结核治疗方案、不规则用药、或疗程不足。  (3)来自一些原发耐药结核杆菌株发生率超过50%的地区病人,或与其密切接触者。  (4)伴有HIV感染的病人。  (5)患粘连型伴渗出或干酪型结核性腹膜炎的病人。

  • [多选题]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全身性疾病有
  •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

    尿毒症

    流行性出血热

  • 解析:全身性疾病有:(1)急性感染:暴发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败血症等。(2)血液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霍奇金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如应用抗凝药过量)等。(3)血管性疾病: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等。(4)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累及上消化道。(5)应激相关胃黏膜损伤:各种严重疾病引起的应激状态下产生的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或溃疡形成,统称为应激相关胃黏膜损伤,可发生出血,大出血时以溃疡形成多见。(6)尿毒症。结合题干故BCD符合。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全科医学(正高) 耳鼻咽喉科(正高) 中医外科学(正高)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正高) 超声医学(正高) 理化检验技术(正高) 消化内科学(副高)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副高) 中医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5)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