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被代理人死亡
题目:在下列各项中不能当然引起委托代理关系终止的原因是( )。
解析: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机构中,属于社团法人的是( )。
公司
解析:解析:法人根据内部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社团法人是以人的存在为成立基础,并以章程作为活动依据的法人。本题中只有D项公司属于社团法人。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效力待定情形的有( )。
甲为乙公司的常年销售员,甲未经乙公司同意与丙签订买卖合同
未经授权,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将被代理人的商标进行注册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立遗嘱的方式指定遗嘱继承人
监护人本无权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而实施处分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效力待定行为。该题综合性极强,难度很大。效力待定行为有四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因无权代理而为的民事行为;无权处分他人财产而为的民事行为;法定代表人越权订立的合同。A项表述的情形属于表见代理,表见代理虽然属于无权代理的范畴,但是表见代理不同于狭义的无权代理,表见代理依法产生有效代理的法律后果。可见,A项情形属于有效行为,而不是效力待定行为。因此,A项是正确答案。B项所述情形属于越权代理(无权代理的一种),根据效力待定行为的原理,该行为本应当属于效力待定行为,但是依据《商标法》第15条和第41条的规定,该行为却属于行使撤销权的行为,而不是效力待定行为。《商标法》第15条规定,未经授权,代理人或者代表人以自己的名义将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的商标进行注册,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提出异议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商标法》第41条规定,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商标法》第13条、第15条、第16条规定的禁用性条款和第31条关于保护在先权利的规定,自商标注册之日起5年内,商标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对恶意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不受5年的时间限制。可见,越权代理注册商标的,属于可撤销的行为,因此,B项是正确答案。按照效力待定行为的原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属于效力待定民事行为。但是依据《继承法》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遗嘱无效,可见,C项表述的情形属于无效行为而不是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因此,C项是正确答案。按照效力待定行为的原理,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属于效力待定行为,但是对于监护人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的行为,亦应认定为无效,因为对于这种行为,被监护人根本没有追认的能力。可见,D项是正确答案。注意:上述四种情形属于效力待定行为的特殊例外情形,只要出现上述四种情形之一,就不能认定为效力待定行为。
[单选题]下列犯罪中,( )是继续犯。
窝藏罪
解析:解析:窝藏罪在犯罪既遂后,犯罪行为和状态具有持续性,符合继续犯的特征。
[单选题]某国有林场为了解决本单位的职工福利问题,擅自采伐所管理的林木1000余棵。其行为属于( )。
单位构成盗伐林木罪
解析:解析:参见《刑法》第345条、第346条的规定。盗伐林木罪是指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行为。其构成特点为:(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林业的管理和国家、集体或他人对林木的所有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森林法规,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行为;(3)犯罪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4)主观方面为故意。林场为了解决本单位的职工福利问题,擅自采伐所管理的林木1000余棵,数量较大,符合各项构成要件,因而构成盗伐林木罪,其犯罪主体是林场。盗伐林木罪与滥伐林木罪的区别在于,前者不仅破坏国家林业资源,而且还侵犯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林木所有权;后者仅破坏林业资源,并不侵犯林木所有权。因此,此题选A。
[多选题]著作人身权中,( )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署名权
修改权
保护作品完整权
解析:解析:著作权法第20条规定:“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第21条第2款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多选题]根据《物权法》及《合同法》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地役权合同签订后,当事人没有办理登记的,不影响地役权合同的效力
土地承包经营权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解析:CD
[单选题]下列属于事实认识错误的是( )。
客体的错误
解析:解析:客体错误属于事实认识错误。
[单选题]判断题李某的未成年儿子在学校将他人打伤,李某与学校虽无过错,但应承担民事责任。 ( )
错误
解析:解析:在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中,监护人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但学校承担的是过错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