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充分利用了流入增强效应和流动去相位效应

题目:关于时间飞跃法MRA的描述,错误的是

解析:时间飞跃法的原理是基于流体饱和效应中的流入相关增强效应,即成像层面的静态组织经过连续多次的短TR射频脉冲激发,其纵向磁化处于磁饱和状态。每一层具有TOF效应层面的流体(血管)表现为比周围组织更高的信号,将这些具有TOF效应的连续层面连接在一起,便可产生血流的整体、连续影像,即为TOF-MRA。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CT成像的依据是
  • X线的吸收衰减特性


  • [单选题]关于CT发展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1972年,亨斯菲尔德和他的同事在芝加哥北美放射年会(RSNA)上宣读了他们的论文,并向全世界宣布CT机诞生

  • 解析:1973年美国人Lauterbur完成了MRJ的实验室模拟成像工作,1978年第一台头部MRI设备投入临床使用。CT机是亨斯菲尔德发明的。伦琴发现了X线。1971年10月,世界上第一台CT机安装成功,获得了第1幅具有诊断价值的头部CT图像。

  • [单选题]金属伪影主要表现为
  • 干扰主磁场均匀性,使周闱旋进的质子很快丧失相位

  • 解析:金属伪影主要表现为干扰主磁场的均匀性,使周围旋进的质子很快丧失相位。

  • [单选题]关于血流的属性对相位对比法(PC)MRA的影响,错误的是
  • 垂直于成像层面的血流,无信号

  • 解析:PCMRA是利用流动所致的宏观横向磁化矢量(Mxy)的相位变化来抑制背景、突出血管信号的一种方法。PCMRA的关键在于流速编码的设置。对于快速的血流我们常选择较大的流速编码值。只有沿流速编码方向的流动质子才会产生相位变化,如果血管垂直于编码方向,它在PCMRA上会看不见。

  • [单选题]CT质量控制是指
  • 监测和维护成像设备系统的一种方法


  • [单选题]Bloch与Purcell教授因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时间为
  • 1952年


  • [单选题]关于磁共振伪影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调整照相的窗宽、窗位可消除伪影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氦氖激光打印机的型号
  • MKUIJ公司的NI200、578型号


  • 推荐下载科目: 普通外科(正高) 整形外科(正高) 针灸学(正高) 变态反应(正高)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副高) 放射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44) 住院医师规培(儿外科) 住院医师规培(核医学科) 畜牧兽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