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前者采用颗粒性抗原,后者是将可溶性抗原吸附于载体颗粒上
题目:直接凝集反应与间接凝集反应的根本区别是
解析: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的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间接凝集反应。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免疫组化技术的优点不包括
精确定量分析
解析:免疫组化技术重要的特点是形态学的直观性,用于抗原表达的定性分析,不能精确定量。
[单选题]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若β-内酰胺酶阴性,则首选
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
解析: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检测阴性,即不产β-内酰胺酶,则对除青霉素以外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敏感,治疗首选较低级β-内酰胺类药物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
[单选题]性联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属于
B细胞缺陷病
解析:性联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患者血清中各类Ig含量明显降低,外周血成熟B细胞和浆细胞数量几乎为零,属于B细胞缺陷病。
[单选题]与散射光强度成反比的是
入射光波长
解析:散射光强度与颗粒的分子量、数目、大小及入射光强度成正比,与微粒至检测器的距离、入射光波长成反比,因此使用高强度光源,如激光、较短波长的入射光,可提高检测灵敏度。
[单选题]中性粒细胞减低可见于
伤寒
解析: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如无并发症,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减少,在其他病理性情况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接触放射线等中性粒细胞也可减低。
[单选题]H抗原性最强的红细胞是
O型红细胞
解析:A、B抗原分别在H抗原上加上N-乙酰半乳糖胺、半乳糖形成,O基因为无效基因,不能在H结构上加糖,因此O型红细胞的H抗原性最强。
[单选题]若患者新鲜血浆浑浊,4℃放置12h以上后,表面出现一奶油样层,而下层清亮,可认为病人属于
Ⅰ型高脂血症
解析:考查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及特点,Ⅰ型高脂蛋白血症主要表现为乳糜微粒升高,此时血清学特征为过夜血浆上层为奶油状,下层清晰透明。
[单选题]血清铁减低见于下列何种贫血
缺铁性贫血
解析: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铁明显减少,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
[单选题]疑为白喉患者的最佳取材部位是
假膜边缘
解析:疑是白喉患者,可用无菌长棉拭子,从可疑的假膜边缘采集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