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CE
肝性脑病 暴发性肝衰竭 急性溶血性贫血
题目:患者女,18岁,学生,因反复肝功能异常3年入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角膜KF环(+)。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无特殊、肝肋下0.5cm,质中,脾肋下未扪及,腹腔积液征阴性,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解析:1患儿出现肝性脑病症状如:并出现睡眠颠倒,间断意识不清,2出现溶血表现如出现寒战、高热,次日出现黄疸,全身皮肤见淤点、淤斑及中等量腹腔积液3.出现肝衰竭表现如氨基转移酶下降,总胆红素明显上升,凝血酶原活动度降至17%,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是指病前患者无肝病而突然出现大量肝细胞坏死或肝功能显著异常,并在首发症状出现后8周内发生肝性脑病(hepaticenc ephalopathy,HE)的一种综合征。故选BCE。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为
红斑
出血点
解析:在胃镜下的表现粘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的改变,且以红为主,或呈麻疹样表现,有灰白或黄白色分泌物附着,有时粘膜上可有局限性糜烂和出血点。胃小凹之间的固有膜内有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炎症细胞主要是浆细胞、淋巴细胞,偶有嗜酸细胞。固有膜常见水肿、充血、甚至灶性出血。胃腺体正常。没有破坏或腺体减少,有时可见糜烂,即固有膜坏死(病变不涉及粘膜肌)。表层上皮细胞变扁平,其排列常不规则。故BD正确。
[单选题]《血证论》指出,为水之上源的是( )
肺
[多选题]可提示:Wilson病的是
血清铜蓝蛋白水平降低
肝组织铜含量升高
Kayser-Fleischer环阳性
解析:Wilson病又称肝豆状核变性,此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先天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肝损害、锥体外系症状与角膜色素环等为主要表现。98%的患者可见K-F角膜环(Kayser-Fleischercorneal ring) , K-F环位于角膜与巩膜交界处,在角膜内表面呈绿褐色或金褐色,宽约1.3mm。绝大多数见于双眼,个别见于单眼,E正确。2.血清铜蓝蛋白测定:WD患者血清CP<0.2g/L(正常值0.26~0.36g/L),甚至为零。A正确3. 血清铜测定:正常人为14.7~20.5mmol/L,90%的WD患者血清铜降低。4. 尿铜测定:多数WD患者24小时尿铜量显著增加,服排铜药后尿铜进一步增高。D错误。5.肝病患者肝铜含量虽可增高。B正确。6铜离子在近端肾小管及肾小球沉积,造成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出现肾性糖尿、多种氨基酸尿、磷酸盐尿、尿酸尿、高钙尿及蛋白尿等。C尿酸不高。错误。
[多选题]关于胃癌治疗哪些是正确的
手术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是目前唯一可治愈胃癌的手段
早期胃癌可进行内镜下治疗
不伴有转移的早期胃癌,手术后一般不需要化疗
解析:1.根治性手术 原则为整块切除包括癌灶和可能受浸润胃壁在内的胃的部分或全部,按临床分期标准整块清除胃周围的淋巴结,重建消化道。A正确。2.内镜治疗 早期胃癌患者如有全身性疾病不宜手术切除者可采用内镜治疗术。故C正确。3.不伴有转移的早期胃癌,手术后一般不需要化疗,E正确。
[单选题]足少阳胆经起于( )
目外眦
[单选题]迟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来迟缓,一息不足( )
四至
[多选题]肝性脑病的诱因多为
催眠镇静药
上消化道出血
大量排钾利尿
放腹水
高蛋白饮食
解析:部分肝性脑病是由各型肝硬化引起,小部分脑病见于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病的急性或暴发性肝功能衰竭阶段,更少见的病因有原发性肝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严重胆道感染等。常见的诱因: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排钾利尿、感染、放腹水、高蛋白饮食、安眠镇静药、麻醉药、便秘、尿毒症和外科手术等。故选: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