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

题目:患者突然出现小便闭塞不通,努责无效,小腹胀急而痛,烦躁口渴,但不欲饮水,大便黏腻不爽,舌红,苔黄厚腻,脉数。治疗应选取的主穴为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平刺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的角度为
  • 15°

  • 解析:平刺 又称横刺、沿皮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沿皮刺入。

  • [单选题]空痛属于
  • 气血精髓亏虚


  • [单选题]黄疸病,鉴别湿邪为患与非湿邪为患的要点是
  • 小便利否

  • 解析: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 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辨证:湿重于热。 治则:利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化气利水除湿。   

  • [单选题]藿朴夏苓汤和三仁汤均能宣表化湿,但三仁汤较适用于
  • 湿邪偏重,湿中蕴热者


  • [单选题]下列药物的用法哪项是错误的
  • 雷丸入汤剂宜先煎

  • 解析: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 [单选题]关于“独语”的描述错误的是
  • 气郁化火,痰火互结,内扰心神所致


  • [单选题]侧伏坐位适宜取哪个部位的腧穴
  • 适宜于取头部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 解析:侧伏坐位 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 [单选题]医学道德评价指的是
  • 人们依据道德标准和原则对医疗群体和个人的行为所做的道德价值的判断

  • 解析:医德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医德标准,对他人或自己的医德行为所作的善恶判断。   两种类型:社会评价、自我评价   三个标准:疗效、科学、社会   三种评价方式:舆论、信念、习俗  

  • [单选题]桂枝茯苓丸的组成药物,除桂枝、茯苓外,其余是
  • 丹皮、芍药、桃仁

  • 解析: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

  • 推荐下载科目: 眼科(正高) 皮肤与性病学(正高) 肿瘤放射治疗(正高) 消化内科学(副高) 口腔正畸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副高)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8) 住院医师规培(急诊科) 公共卫生管理 口腔学专业知识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