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食品、餐具传播

题目:HIV的传播方式不包括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某孕妇在怀孕初期因车祸进行了输血,不久后发现婴儿HBV阳性,婴儿感染的最可能传播方式
  • 垂直传播


  • [单选题]下列哪个现象可助流感嗜血杆菌的鉴定
  • 卫星现象


  • [多选题]可经性传播的病毒性疾病有:
  • 尖锐湿疣

    AIDS

    乙型肝炎

    成人T细胞白血病


  • [单选题]产气荚膜梭菌的培养特点是
  • 牛乳培养基中产生汹涌发酵


  • [单选题]以下关于荚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厚度≤0.2μm,边界明显

  • 解析:许多细菌胞壁外围绕一层较厚的黏性、胶冻样物质,其厚度在0.2μm以上,普通显微镜可见,与四周有明显界限,称为荚膜。

  • [单选题]有关耐药性质粒的描述错误的是
  •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R质粒基因突变所致


  • [单选题]破伤风杆菌分离培养的最适培养基是
  • 巧克力琼脂培养基

  • 解析:破伤风杆菌在普通培养基上不易生长,可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进行培养。

  • [单选题]有关"细菌毒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外毒素均不耐热,60~80℃30分钟被破坏

  • 解析:外毒素主要是革兰阳性菌与少数革兰阴性菌产生并分泌于菌体外的蛋白,少数存在于细胞内,只有在菌体溶解后才释放至胞外。外毒素多数不耐热,但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例外,能耐100℃30min。外毒素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甲醛脱毒后成为类毒素。外毒素对机体的组织器官有选择作用,引起不同的特殊病变和临床症状。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只有当菌体死亡破裂后才释放,耐热,抗原性弱,不能经甲醛脱毒成为类毒素。内毒素对人体组织无选择性毒性作用,各种细菌内毒素对人体引起基本相同的反应,如发热、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Shwartzman现象。

  • 推荐下载科目: 肿瘤外科(正高) 放射医学技术(正高) 口腔医学(副高) 烧伤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3) 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代码:350) 广东省药学专业中级(药学类) 广东药学专业初级 辽宁初级中药师 住院医师规培(麻醉科) 中西医结合执业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