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单位构成盗伐林木罪
题目:某国有林场为解决本单位职工福利,擅自采伐所管理的林木1000余棵。其行为属于______。
解析:解析:我国刑法第345条第1、2款规定:“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量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本案中,国有林场对于所管理的林木没有所有权,在非法占有目的的支配下,擅自砍伐林木,构成盗伐林木罪。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公民甲因涉嫌犯罪,有关机关欲搜查其住所。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应当遵循的法定程序包括( )。
由公安机关执行
有相关的证人在场
工作人员应出示搜查证件
解析:解析:宪法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但对住宅安全权的保护不是绝对的,受到法律的限制。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搜查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执行;搜查时,应当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进行搜查时,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关于搜查的批准一般由该案的主管领导拙准即可。
[单选题]宪法规范区别于普通法律规范的首要特点是( )。
内容的根本性
解析:解析: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宪法规定的内容不仅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方向,而且从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上规范着整个国家的活动,因而与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一般性问题且只涉及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相比,宪法具有国家总章程的意义。因此A是正确的。
[单选题]隐私权的权利主体是( )。
自然人
解析:解析:法人和合伙不能享有隐私权,只有个人是隐私权的权利主体,但并不限于公民,所有自然人均可享有隐私权。因此,ABC是错误的,只有D是正确答案。
[单选题]“桔”是加在脚上的木制刑具。
错误
解析:解析:中国古代对待罪犯一般都会用到刑具来限制其行动的自由,防止犯罪人逃跑。这些刑具有的是金属制作的如钳等,更多的则是木制的,有站笼,木枷等。“梏”一般与“桎”连用,“梏”用来限制犯罪人的双手,“桎”就是木制的加在脚上的刑具。因此,本命题是错误的。
[多选题]关于特定物之债的说法,正确的是( )。
特定物之债的标的物在债发生时就已存在
对于种类物之债,标的物一经选定,可转化为特定物之债
解析:解析:特定物在债发生时不存在,义务人无法履行;特定物灭失,构成履行不能,债务人应当免除交付标的物的义务;可见,会发生履行不能的问题。
[单选题]在我国现代法律理论中,狭义“法律”的含义是指( )。
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解析:解析:在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法律”也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广义指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狭义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司法活动范畴的是( )。
检察机关对涉嫌贪污的犯罪嫌疑人予以批准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