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下大雪清扫路面,避免行人跌伤,构成无因管理。 ( )
正确答案 :B
错误
解析:解析: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他人管理事务的行为。“为他人管理事务”必须是特定人的事务而非公益事业。所以此题为错。
[单选题]1929年至1930年公布的《中华民国民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 ( )
正确答案 :A
正确
解析:解析:中国古代的法律主要特点是“诸法合体”,民事法律规范往往在刑事法典中加以规定。从近代的清末修律开始才接受了现代“民法”的含义,开始了制定民法的尝试,但当时的社会环境动荡剧烈,《大清民律草案》完成不久就爆发了武昌起义,因此这部法律也就没有得到颁布施行。直到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的1928年陆续颁行了民法的各编,构成了其六法中的民法典。因此,说1928年至1930年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是完全正确的。
[单选题]中国公民甲在境外被一外国间谍组织收买,接受该间谍组织指派,回国搜集某沿海军事基地情报。甲的行为构成( )。
正确答案 :A
间谍罪
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110条的规定,对于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以及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都以间谍罪论处。故选A项。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和间谍罪的关键区别是: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境外”,包括境外非间谍性的机构、组织和个人,如果是间谍组织,应以间谍罪论处;如果机构、组织、个人并非境外性质,则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间谍罪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关键区别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密制度;间谍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安全。故排除B、D项。
[单选题]《大清商律草案(志田案)》共五篇,其中没有《破产律》一篇。
正确答案 :A
正确
解析:解析:《大清商律草案》亦称《志田案》。光绪三十四年八月(1908年9月)修订法律馆聘日本法学博士志田钾太郎起草,自宣统元年起陆续脱稿。其结构一改《钦定大清商律》的两编体例,按民商分立国家单独编纂商法典的原则编成,这部近代中国惟一最大部头的商法典共分五编,依次为总则、商行为、公司律、票据法、海船律,合计1008条。其中并没有破产律一编,因此,本命题是正确的。
[单选题]甲的私营企业在2004年生产的产品全部内销,并缴纳了各种税收50万元。甲在年底向税务机关谎称其中部分产品出口,并出具了虚假的出口外销合同及相关证明,获得国家20万元的出口退税。甲的行为构成( )。
正确答案 :C
偷税罪
解析:解析:我国刑法第204条规定,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偷税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故答案为C。
[单选题]甲犯诈骗罪,因法定刑为3年以上 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在公安机关立案以后逃避侦查,此案的追诉期限为( )。
正确答案 :D
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解析:解析:刑法第88条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单选题]古罗马法中已经规定了公开审判的原则。 ( )
正确答案 :A
正确
解析:解析:在传统上,西方的司法与行政总是分权制约。在古罗马,其司法权虽然最初也由行政机关行使,但法院组织出现较早,且实行民事法院与刑事法院分开,设置的体制。与此同时,古罗马法还规定了许多关于诉讼的专门原则和程序,如“公开审判”、“严格形式主义”、“两造审理”等,这在中国是不多见的。
[多选题]关于《大明律》的表述,正确的有( )。
正确答案 :ABC
首次规定奸党罪
凌迟刑正式入律
规定了充军刑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大明律》的典型内容。明朝首创奸党罪,并将该罪名规定于《大明律》,《大明律》还设置“奸党罪”专章内容。因此,A项表述正确。凌迟刑最早出现于五代,在宋朝正式成为法定死刑,但是到了明朝才正式人律。因此,B项表述正确。充军刑首创于宋朝,但不能否认,《大明律》也规定了充军刑。因此,C项表述正确,“坐赃”罪属于“六赃”之一,《大明律》虽规定了“坐赃”,但是该罪名最早规定在隋唐时期,而不是明朝。因此,D项表述错误。注意:《大明律》还首创了上言大臣德政罪和交结近侍官员罪。
[单选题]以下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事件的是( )。
正确答案 :A
人的死亡
解析:解析:事件是指与主体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本题中的B选项涉及的是事实行为,C选项涉及的是民事法律行为,D选项涉及的是侵权行为,都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行为范畴;只有A选项中涉及的内容属于民事主体意志无法支配的情况,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BCD是错误的,只有A是正确答案。
[单选题]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须报( )。
正确答案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解析:解析:按照我国《宪法》和《立法法》的相关规定,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查看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