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成像板的厚度进一步降低
题目:关于双面阅读CR装置的描述,错误的是
解析:可以稍增加成像板的厚度,在没有明显降低锐利度的同时来提高X线吸收率,这可以通过信号组合参量来加以控制。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关于直热式成像技术的代表相机,下列哪项不是
DRYSTAR 5702
[单选题]SF序列质子密度加权像TR通常为
2500ms
解析:在SE序列中,一般采用较长'rR和较短TE可获得质子密度加权像。一般TR为2500ms左右。
[单选题]关于X线照片影像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X线透过被照体之后的透射线和散射线,照射到胶片上形成照片影像
[单选题]影响影像清晰度的因素,不包括
显示器的矩阵
[单选题]表面线圈的主要作用是
提高图像信噪比
解析:表面线圈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图像信噪比。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磁共振的局限性
定量诊断
解析:磁共振成像定量诊断困难,是其局限性之一。
[单选题]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在MRI磁场中的安全范围是
5高斯线之外
解析: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安全准则也明确规定带心脏起搏器等体内电子植入物的患者不得进入5高斯线(0.SmT)内的磁场。因为这类装置内含许多金属元器件,当体内植入此类装置的患者进行MRI检查时,人体被置于强大的外加静态磁场和变化着的梯度磁场中,在MRI的强磁场及磁扭矩的作用下,磁场与心脏起搏器或除颤器的铁磁性元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使体内植入装置产生移位、功能紊乱及局部升温等现象,轻者造成植入装置失灵,重者造成患者局部灼伤、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单选题]关于CT发展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1972年,亨斯菲尔德和他的同事在芝加哥北美放射年会(RSNA)上宣读了他们的论文,并向全世界宣布CT机诞生
解析:1973年美国人Lauterbur完成了MRJ的实验室模拟成像工作,1978年第一台头部MRI设备投入临床使用。CT机是亨斯菲尔德发明的。伦琴发现了X线。1971年10月,世界上第一台CT机安装成功,获得了第1幅具有诊断价值的头部CT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