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人工牙排列覆盖过小

题目:患者初戴全口义齿后一周,遵医嘱来院复诊,称有恶心感和有咬唇颊现象。

解析:1.出现恶心常见的原因是由于上颌义齿后缘伸展过长或义齿基托后缘与口腔黏膜不密合。由于后牙缺失时间过久,两颊部向内凹陷,或舌体变大而造成咬颊或咬舌现象,经过戴用一段时间后,常可自行改善。如果由于后牙排列覆盖过小,出现咬颊或咬舌时。 2.由于后牙缺失时间过久,两颊部向内凹陷,或舌体变大而造成咬颊或咬舌现象;由于后牙排列覆盖过小,出现咬颊或咬舌。 3.在初戴义齿时,常出现恶心常见的原因是由于上颌义齿后缘伸展过长或义齿基托后缘与口腔黏膜不密合。上下前牙接触而后牙牙尖没有接触,义齿后端翘动而使患者感到恶心,上颌义齿后缘基托过厚,下颌义齿远中舌侧基托过厚而挤压舌也可引起恶心。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某病人出现神志昏迷、面色晦黯、循农摸床、撮空理线,属于( )
  • 少神


  • [多选题]经络的生理功能是( )
  • 调节机能平衡

    感应传导

    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沟通表里上下

    联系脏腑器官


  • [多选题]下颌骨的测量项目
  • SNB

    Go-Pg

    MP-FH

  • 解析:常用测量上、下颌骨相对颅部及其他结构位置关系的项目有(1)SNA角: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牙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反映上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当此角过大时,上颌前突、面部侧貌可呈凸面型,反之上颌后缩面部呈凹面型。(2)SNB角: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牙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反映下颌相对于颅部的位置关系。此角过大时,下颌呈前突,反之下颌呈后缩。(3) ANB角: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与下牙槽座点构成的角,此角亦即SNA角与SNB角之差。此角反映上下颌骨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当SNA大于SNB时ANB角为正值,反之ANB角为负值。(4)NP-FH(面角):面平面NP与眼耳平面FH相交的后下角。此角反映下颌的突缩程度。此角越大表示下颌越前突,反之则表示下颌后缩。(5)Y轴角:蝶鞍中心与颏顶点连线(SGn)与眼耳平面(FH)相交的下前角,此角亦反映颏部的突缩,此角越小则表示颏部越突,反之则表示颏部越缩。Y轴同时代表面部的生长发育方向。(6)NA-PA(颌凸角):由鼻根点至上牙槽座点连线(NA),与颏前点至上牙槽座点连线(PA)延长线之角,此角反映面部的上颌部分相对于整个侧面的关系。当PA延长线在NA前方时,此角为正值,反之为负值。此角越大表示上颌的相对突度越大,反之表示上颌相对后缩。(7)MP-FH(下颌平面角):由下颌平面(MP)与眼耳平面(FH)的交角。此角代表下颌体的陡度,下颌角的大小,也反映面部的高度。此外,也有依下颌平面(MP)与前颅底平面(SN)交角来代表下颌平面角的,其意义同与FH所成的下颌平面角。(8)ANS-Ptm(上颌长):翼上颌裂点与前鼻棘点在FH平面上垂足间之距离。代表上颌的长度。(9)S-Ptm(上颌位置):翼上颌裂点与蝶鞍中心点在FH平面上垂足间的距离。表明上颌后界与蝶鞍中心点间的位置关系,亦反映上颌骨的前后位置关系。(10)Co-Po(下颌长):髁突后缘切线与颏前点切线在下颌平面上垂足间的距离。代表下颌骨的综合长度。(11)S-Co(下颌位置):髁突后切线与蝶鞍中心在FH平面上垂足间的距离。代表下颌髁突后界与蝶鞍中心间的位置关系,同样也代表下颌骨的前后位置关系。

  • [单选题]阳虚到一定程度时,因阳气不足,无力化生阴液,进一步出现阴液亏虚的现象,称为( )
  • 阳损及阴


  • [单选题]湿邪致病可见尿少、水肿等症的主要原因是( )
  • 湿性趋下,水湿易滞于下肢


  • [单选题]银翘散的主治病证是( )
  • 风热表证


  • [单选题]虚寒型月经后期的临床特点是( )
  • 经期延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稀,无血块,小腹隐痛,喜温喜按


  •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是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区别的是( )
  • 头痛身疼与否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肿瘤放射治疗(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技术(正高) 皮肤与性病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副高) 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3) 病理学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0) 主管中药师(代码:367) 口腔助理医师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药学(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