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题目:终止心室颤动最有效的方法是( )
解析:终止心室颤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200J能量进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国家实行艾滋病预防控制的一项重要制度是
自愿检测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艾滋病防治相关制度的理解。艾滋病检测,是指采用实验室方法对人体血液、其他体液、组织器官、血液衍生物等进行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抗体及相关免疫指标检测,包括监测、检验检疫、自愿咨询检测、临床诊断、血液及血液制品筛查工作中的艾滋病检测。《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国家实行艾滋病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卫生计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制定的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检测办法,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单选题]关于小细胞未分化癌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痰检癌细胞阳性率低
解析:小细胞未分化癌(简称小细胞癌)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约占原发性肺癌的1/5。患者多有吸烟史。多发于肺门附近的大支气管,倾向于黏膜下层生长,常侵犯管外肺实质,易与肺门、纵隔淋巴结融合成团块,属中央型肺癌。易产生副癌综合征。癌细胞生长快,侵袭力强,远处转移早,有淋巴结转移,常转移至脑、肝、骨、肾上腺等脏器。本型对放疗和化疗比较敏感。3次以上痰检中央型肺癌的阳性率高达80%。故本题选E。
[单选题]女,62岁,脑出血,有意识障碍,不时大喊“墙上有蚂蚁,树、生、飞、我写字…塑料盒…太阳出来了…。”该症状是
思维不连贯
解析:思维松弛是指联想过于松散,缺乏固定指向,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切题,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思维破裂指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思维内容缺乏内在联系,每一句话的语法结构虽然正确,意义可以理解,但句与句之间无任何联系,往往是一些语句的堆集,缺乏中心。思维不连贯产生的背景是存在意识障碍,病人语言更为杂乱,语句片段,毫无主题可言。思维中断病人无意识障碍,又无明显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在短暂时间内突然中断,或言语突然停顿。这种思维中断并不受病人意愿支配,可伴有明显的不自主感。有时病人感到思考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称之为思维插入。本例患者是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言语杂乱,毫无主题,故为思维不连贯。答案为C。
[单选题]男孩,14岁。突发剑突下剧烈绞痛2小时,疼痛呈钻顶样,辗转不安。查体:腹肌柔软,右上腹部轻微压痛。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胆道蛔虫病
解析:胆道蛔虫病是肠道蛔虫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多见于6~8岁学龄儿童、农民和晚期孕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蛔虫运动活跃,并钻入胆道而出现的急性上腹痛或胆道感染。发作时病人疼痛难以忍受,大哭大叫,十分痛苦。若治疗措施跟不上,晚期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和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故本题选C。
[单选题]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何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立即
解析: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单选题]纤维腺瘤常见于
乳腺
解析:纤维腺瘤有纤维和腺体的良性肿瘤,常发生于脂肪组织多的地方。乳腺纤维瘤是最多见的纤维腺瘤。故本题答案为B。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结核性脑膜炎中期临床表现
昏迷
解析:结核性脑膜炎起病常较缓慢,但也有骤起者。典型结脑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
1.前驱期(早期)约1 ~2周,一般起病缓慢,在原有结核病基础上,出现性情改变,如烦躁、易怒、好哭,或精神倦怠、呆滞、嗜睡或睡眼不宁,两眼凝视,食欲不振、消瘦,并有低热,便秘或不明原因的反复呕吐。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初可为间歇性,后持续性头痛。婴幼儿表现为皱眉、以手击头、啼哭等。
2.脑膜刺激期(中期)约1 ~2周 主要为脑膜为及颅内压增高表现。低热,头痛加剧可呈持续性。呕吐频繁、常呈喷射状,可有感觉过敏,逐淅出现嗜睡、意识障碍。典型脑膜刺激征多见于年长儿,婴儿主要表现为前囟饱满或膨隆,腹壁反射消失、腱反射亢进。若病情继续发展,则进入昏迷状态,可有惊厥发作。此期常出现颅神经受累病状,最常见为面神经、动眼神经及外展神经的瘫痪,多为单侧受累,表现为鼻唇沟消失、眼睑下垂、眼外斜、复视及瞳孔散大,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炎,视乳突水肿,脉络膜可偶见结核节结。
3.晚期(昏迷期)约1 ~2周 意误障碍加重反复惊厥,神志进入半昏迷、昏迷状态,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节律不整甚至出现潮式呼吸或呼吸暂停。常有代谢性酸中毒、脑性失铁钠综合征、低钾积压症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最后体温可升至40℃以上,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