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降至2℃或升至8℃
题目:当冷藏箱(库)的储存温度降低或升高至一定温度时,温度失控报警系统要求以声光方式发出警报,这一温度范围是
解析:温度失控报警系统的检查方法是用10℃温水浸泡温度冷藏箱警报器的感温探头,当记录温度上升至8℃时,报警系统应以声光方式发出警报。用冰水(0℃)浸泡温度报警器的感温探头,当记录温度下降至2℃时,报警系统以声光方式发出警报。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FⅦβ:Ag正常值为
(98.8±12.5)%
[单选题]我国人群HBsAg携带率约
10%
解析:我国人群HBsAg携带率约10%。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患者及HBsAg携带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在低发区主要为成人,在高发区主要为儿童而成人患者多为慢性肝炎。
[单选题]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当P<0.05时,可认为
各总体均数不等或不全相等
解析:本题考点:方差分析的检验假设及统计推断。方差分析用于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它的备择假设(H1)是各总体均数不等或不全相等,当P<0.05时,接受Hi,即认为总体均数不等或不全相等。因此答案选B。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是当继续为患者保守秘密会给他人带来不利或危害,医务人员可以并应该不保守秘密
患者HIV阳性
[单选题]100ml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纤维蛋白原含量质量标准为
≥75mg
解析: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检查,纤维蛋白原含量200ml新鲜冰冻血浆制备:≥150mg;100ml新鲜冰冻血浆制备:≥75mg。
[单选题]《血站管理办法》是卫生部在哪一年实施的
2006年
解析:《血站管理办法》是2005年11月17日发布,2006年3月1日实施的。
[单选题]感染过程中最易识别的是
显性感染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传染病感染过程的表现形式的认识。健康携带者和慢性携带者均为病原携带状态,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不易被识别;潜伏性感染是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楚,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隐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故不易被识别;显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因而在感染过程中最易识别。
[单选题]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指
出生14天内(含14天)证实有CMV感染
解析:先天性感染:指由CMV感染的母亲所生育的子女,在出生14天内(含14天)证实有CMV感染,为宫内感染所致。围生期感染:CMV感染母亲的子女,在出生14天内没有发现CMV感染,在生后第3~12周内证实感染者,主要经产道或母乳途径获得感染。后天性(获得性)感染:在出生12周后证实有感染(出生12周内无CMV感染证据)。
[单选题]富含血小板血浆缩写为
PRP
解析:新鲜冰冻血浆(FFP),富含血小板血浆(PRP),新鲜液体血浆(FLP),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浓缩血小板制剂(P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