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元典章
题目:开创在法典中附载“五服图”先例的是( )。
解析:解析:我国古代最早在法典中附载“五服图”的是《元典章》。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行为中,可以构成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
小明的爷爷与小明约定“小明获得游泳冠军后,给小明买1台电脑”
解析:解析: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设立一定的事由,作为条件,以该条件的成就与否作为决定该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产生或解除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一定的期限,以期限的到来决定其效力产生或者终止的民事法律行为。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在于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所附的条件不一定就会发生,也可以是不发生的,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所附的期限在将来必定会到来。选项AB都是一般的民事法律行为,选项C应属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选项D是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因为小明是否获得游泳冠军是个未知数。
[单选题]某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个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某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某抓住汽车把手不放,某甲为了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倒在地,头部着地死亡。某甲对朱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
间接故意
解析:解析:在本案中,某甲明知自己“急刹车的行为”可能导致“朱某从车上摔下死亡”的结果,但是,为了掩盖其贩运假烟的事实,他放任了这一危害结果的发生。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分。考生在分析时应当注意:某甲对朱某的死亡在意识因素上是“明知”自己急刹车的行为会导致朱某的死亡,这里的“会”应当理解为“可能”,而不是“必然”,因为从车上摔下来可能死亡、可能受伤,甚至可能没事,并非必然死亡;在意志因素上,某甲对朱某的死亡听之任之,即“放任”,而不是积极追求。因此,此题应当选择间接故意。
[多选题]关于西周时期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西周时期实行“附从轻,赦从重”的刑法原则
“七出”、“三不去”为西周时期婚姻解除的制度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西周时期法律制度。西周时期适用罪疑从轻、罪疑从赦的刑罚适用原则,在《礼记.王制》还规定有;“附从轻,赦从重”原则,即适用刑罚可轻可重者,一律从轻附刑;实行赦免时,应包括过失误犯的重罪。可见,A项是正确答案。亲亲相隐制度最终确立于汉代,而不是西周,故排除B项。西周在审判制度上“以两剂禁民狱”、“以两造禁民讼”,…‘剂”的意思为诉状,而不是买卖契约。“造”的意思为到庭。可见,C项表述错误。西周时期实行“七出”、“三不去”制度,属于婚姻解除制度的范畴。可见,D项是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