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治疗心绞痛的主穴,除心俞、厥阴俞外,还有
正确答案 :C
内关、郄门、阴郄、膻中
解析:心绞痛
【辩证】
主症 典型的心绞痛是突然发作的胸骨下部后方或心前区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
兼见左肩、左上肢前内侧及无名指和小指放射性疼痛。疼痛一般持续5- 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伴有面色苍白、表情焦虑、出汗和恐惧感。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通阳行气,活血止痛。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膻中 内关 阴郄
配穴 气滞血瘀加血海、太冲;痰湿闭阻加中脘、丰隆;心肾阳虚加心俞、肾俞。
操作 毫针泻法。
2.其他治疗
耳针法 选心、小肠、交感、神门、内分泌。每次选3~5穴,毫针刺,中等刺激强度。
[单选题]治疗痢疾的主穴是
正确答案 :A
天枢、关元、上巨虚、合谷
解析:痢疾
【病因病机】
痢疾多由饮食生冷、不洁之物,或感受暑湿疫毒所致。外邪与食滞阻碍肠腑,气机不利,大肠传导功能失职,湿热相搏,气血阻滞,肠络受损,而致下痢脓血,形成湿热痢5脾胃素虚,脏腑气弱,而贪凉受寒,湿浊乘虚而人,以致寒湿不化,形成寒湿痢;感受疫毒之邪,毒邪熏灼肠道,热毒内盛,引动内风,蒙蔽清窍,而成疫毒痢;湿热蕴结中焦,脾胃失其升降功能,以致呕恶不能食,为噤口痢;若痢疾迁延日久,中焦虚弱,命门火衰,正虚邪恋,常因受凉或饮食不当而反复发作,为休息痢。
【辨证】
主症 大便次数增多,粪中带有黏液脓血,腹痛,里急后重。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热化湿,通肠导滞。以手足阳明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 天枢 关元 上巨虚 合谷
配穴 湿热痢加曲池、阴陵泉;寒湿痢加中脘、阴陵泉;疫毒痢加大椎、中冲、十宣;噤口痢加内关、中脘;休息痢加脾俞、肾俞;久痢脱肛加百会、长强。
操作 关元用平补平泻法;其余主穴用泻法。急性痢疾者,每日治疗2次,每次留针30分钟。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寒湿痢、休息痢及久痢脱肛者,可配合艾灸;大椎、十宣点刺出血。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大肠、直肠下段、胃、脾、肾、腹。每次3~4穴,急性痢疾用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2次,慢性痢疾用轻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2)穴位注射法 选穴参照基本治疗,用黄连素注射液,或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用维生素B↓1注射液,每穴注射0.5~1ml,每日1次。
[单选题]针刺下列穴位,体现针灸扶正祛邪作用的是
正确答案 :E
足三里
解析:足三里,扶正祛邪
针灸的扶正祛邪(strengthening body's resistance and eliminating pathogenic factors)作用就是可扶助机体正气及祛除病邪。
[单选题]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应该
正确答案 :A
<0.25mV
解析:P波
形态: Ⅰ、Ⅱ、aVF↑,aVR↓
振幅: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mV
时限:≤0.11s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P-R间期:0.12~0.20s
QRS波 正常人的胸导联,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至最大,S波逐渐变小甚至消失。
时限:0.06~0.10s
V1、V2导联:为RS型,R/S<1、RV1<1.0mV,反映右心室电位变化。
V5、V6导联呈QR、QRS、RS型,R/S>1、RV5<2.5mV,反映左心室的电位变化。
Q波深度:除avR可以出现较深的Q波外,其深度<同导联R波的1/4,时间<0.04s ;V1、V2导联不可能出现Q波。
ST段:下移<0.05mV,抬高除V1~V3导联<0.3mV,其余导联均<0.1mV。
T波:与主波方向一致,振幅<同导联R波的1/10。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