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疝囊高位结扎+睾丸下降固定术
题目:男孩,2岁。右腹股沟包块,卧位可消失,右侧阴囊内未触及睾丸。B超示右侧睾丸位于右腹股沟。正确的治疗方法是
解析:2岁患儿,右腹股沟包块,卧位可消失,右侧阴囊内未触及睾丸。B超示右侧睾丸位于右腹股沟。应行疝囊高位结扎+睾丸下降固定术。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最主要的症状是
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解析:本病发展缓慢,以慢性支气管炎为基础者,常在多年咳嗽、咳痰的症状下逐渐出现呼吸困难。早期仅在劳动、上楼、登山或快步行走时感气急,以后发展到走平路时,其至静息时也感气急。气短、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标志性症状。
[单选题]外伤病人,右4~6肋骨骨折,呼吸极度困难、发绀,出冷汗,检查:BP8.7/5.3kPa(65/40mmHg),右胸廓饱满,右肺呼吸音消失,叩诊鼓音,颈胸部有广泛皮下气肿,处理应首选
胸腔穿刺排气
解析:患者可能有张力性气胸,张力性气胸的急救治疗原则为立即排气,降低胸膜腔内压力。在紧急状况下,可用粗针头在伤侧第2肋间锁骨中线处刺入胸膜腔,有喷射状气体排出,即能收到排气减压效果。病人在转送过程中,在插针的接头处,缚扎一橡胶手指套,将指套硬端剪1cm开口,起活瓣作用,即在吸气时能张开裂口排气,呼气时闭合,防止空气进入;或用长橡胶管或塑料管一端连接插入的针接头,另一端放在无菌水封瓶水面下,以保持持续撑气
[单选题]下列关于发热时机体代谢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出现正氦平衡
解析:体温升高1°C,代谢率升高约13%。分解代谢增加,蛋白质分解增强,大量氨基酸进入血液循环中,出现负氮平衡;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增加,血糖升高,糖原贮备减少。代谢率增加使部分组织相对缺氧,血乳酸升高。脂肪被大量分解,血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维生素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的消耗明显增大;发热时水的蒸发量明显加大。
[单选题]与牛奶相比较,母乳的优点是
乳糖量多
解析:人乳含必需氨基酸比例适宜,酪蛋白和乳白蛋白的比例为1:4,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人乳pH为3.6,对酸碱的缓冲力小,不影响胃液酸度,利于酶的发挥;牛乳中的钙和磷高于人乳;人乳中乳糖量多,利于脑发育,促进肠蠕动,可避免钙在肠腔内沉淀,同时乳酸使肠腔内pH下降,有利于小肠钙的吸收。故选C。
[单选题]女、35岁,近2个月来食欲增加,出汗增加,怕热,体重下降并易激惹,活动增加,独处时偶尔听到有人议论他,或觉得一些行人对他吐痰等,实验室检查:血T3、T4增加,空腹血糖5.5mmo/L。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致精神障碍
解析:本题为典型的甲亢症状,所以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致精神障碍。
[单选题]组织细胞在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的变化
为零
解析:无论给予多大的刺激,心肌细胞都不发生反应,即兴奋性为零(因为钠通道处于失活状态),此期称为绝对不应期。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药品的是
血液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关于药品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单选题]持续性心房颤动是指难以自动转复为窦性心律的心房颤动发作持续
7天以上
解析:房颤目前最新的方法将房颤分为首诊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五类。
首诊房颤为首次发作或首次发现的房颤,不论其有无症状和能否自动复律。
阵发性房颤指持续时间<7天的房颤,一般<48小时,能自行转复。
持续性房颤为持续时间>7天的房颤,一般不能自行转复,需要进行药物或电复律。
长期持续性房颤为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拟采用节律控制策略。
永久性房颤常指不能或不打算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房颤。
[单选题]某医师从医院辞职到一家药品生产企业从事营销工作。后因事业不顺,想重回医院工作,但因其中止医师执业活动已满法定期被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注册。该法定期限是( )
2年
解析:《执业医师法》第二章第十六条规定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在三十日内报告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二)受刑事处罚的;(三)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四)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五)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二年的;(六)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A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