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题目:国家的最高监督权由______行使。
解析:解析:有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考生一定要引起重视。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国务院的职权、国家主席的职权一定要区分清楚,可以肯定的说,考试肯定有这方面的内容。考生因此一定要记清宪法的相关规定。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出选择题,也可以出判断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的最高监督权。表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监督由其产生的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它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国务院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要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C。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使罪犯在有关人士帮助、监督、辅导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自由生活,减少该罪犯再次犯罪的机率。下列选项中较能体现这一观念的制度是( )。
假释
解析:解析:我国刑法规定的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的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假释由于是附条件的提前释放,可以使脱离监禁的罪犯逐步的适应社会自由生活。缓刑和管制本身不对罪犯进行监禁,因此不符合题意,减刑后罪犯有余刑的仍然要执行,所以明显不符合题意。
[单选题]我国在法治上的要求是( )。
形式上的“依法办事”、“依法治国”;实质上的“法律至上”、“保障权利”
[单选题]下列犯罪中,( )是继续犯。
窝藏罪
解析:解析:窝藏罪在犯罪既遂后,犯罪行为和状态具有持续性,符合继续犯的特征。
[单选题]古代法律中的“公罪”是指( )的犯罪。
官吏处理公事发生差错
解析:解析:唐朝区分公罪和私罪,所谓公罪,就是指“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类似于现在的渎职罪。私罪指的是“缘公事私自犯者,虽缘公事,意涉阿曲,亦同私罪”,通常指的是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在处罚上,依据犯罪人的动机和罪过,公罪要轻于私罪。所以,选项A、B、C不正确。
[单选题]下列关于法的执行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
执法是一个从个别到一般的活动
解析:解析:C选项的错误在于,执法是法的实施过程和环节,实际上是把法律作用于社会生活的过程,因而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活动,而立法是从个别到抽象,从具体到概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