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拔出鼻导管
题目:患者,男性,60岁。慢性支气管炎,鼻导管吸氧后病情好转,停用氧时首先应
解析:停止氧气的正确方法为:先拔出鼻导管,再关闭总开关,放完余氧,最后再关闭流量开关。故答案为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患者,女性,58岁,因绝经后阴道流血确诊为子宫内膜癌。但患者拒绝治疗,随后到数家医院进行看诊。该患者现在的心理状况属于
震惊否认期
解析:否认期患者的心理反应是没有思想准备,拒绝接受事实,心存侥幸,四处求医,希望是误诊。此反应是一种防卫机制,它可减少不良信息对患者的刺激。否认期是心理表现的第一期。
[单选题]常见的属于外邪致病的先导的邪气是
风邪
解析:风邪是外感病因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往往都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
[单选题]宜餐前服用的药物是( )
阿奇霉素
解析:食物可影响阿奇霉素的吸收,故宜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两小时口服。
[单选题]感染后可累及呼吸功能,造成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原体是
肺炎双球菌
解析:急性呼吸衰竭肺实质性病变:各种类型的肺炎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肺炎,误吸胃内容物入肺、淹溺等。感染最常见的是肺炎链球菌。
[单选题]肝性脑病的所有体征中最具特征性的是
扑翼样震颤
解析:1.起病可急可缓。急性肝性脑病起病急骤,前驱期极为短暂,可迅速进入昏迷,多在黄疸出现后发生昏迷,也有在黄疸出现前出现意识障碍而被误诊为精神病者。慢性肝性脑病起病隐匿或渐起,起初常不易发现,易误诊和漏诊。2.性格改变常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原属外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抑郁,而原属内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欣快多语。3.行为改变最初可能仅限于一些“不拘小节”的行为,如乱写乱画,乱洒水,乱吐痰,乱扔纸屑、烟头,乱摸乱寻,随地便溺,房间内的桌椅随意乱拖乱放等毫无意义的动作。4.睡眠习惯改变常表现为睡眠倒错,也有人称为近迫性昏迷,此现象有人发现与患者血清褪黑激素分泌时相紊乱有关,提示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处于紊乱状态,常预示肝性脑病即将来临。5.肝臭的出现是由于肝功能衰竭,机体内含硫氨基酸代谢中间产物(如甲硫醇、乙硫醇及二甲硫化物等)经肺呼出或经皮肤散发出的一种特征性气味。此气味有学者称烂苹果味、大蒜味、鱼腥味等。6.扑翼样震颤是肝性脑病最具特征性的神经系统体征,具有早期诊断意义。但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病人均可出现扑翼样震颤。方法是:嘱病人伸出前臂,展开五指,或腕部过度伸展并固定不动时,病人掌-指及腕关节可出现快速的屈曲及伸展运动,每秒钟常可出现1~2次,也有达每秒钟5~9次者,且常伴有手指的侧位动作。此时病人可同时伴有整个上肢、舌、下腭、颌部的细微震颤及步态的共济失调。或发于单侧,也可出现于双侧。这种震颤不具有特征性,也可见于心衰、肾衰、肺衰等病人。震颤常于病人睡眠及昏迷后消失,苏醒后仍可出现。7.视力障碍不常见。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逐渐增多,肝性脑病发生时病人可出现视力障碍、失明为主要临床表现,这种视力障碍是短暂的,功能性的,可随着肝性脑病的加深而加重,也可随着肝性脑病的恢复而复明。其发病机制不明,多数认为与肝性脑病一样复杂,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8.智能障碍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的智能发生改变,表现为对时间、空间概念不清,人物概念模糊,吐字不清,颠三倒四,书写困难,计算、计数能力下降,数字连接错误,也是早期鉴别肝性脑病简单、可靠的方法。9.意识障碍继智能障碍后即出现比较明显的意识障碍,由嗜睡、昏睡逐渐进入昏迷状态,各种反应、反射均消失。也有由躁狂状态逐渐进入昏迷者。而肝脑变性型肝性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智力减退、构音困难、记忆下降、思维迟钝、共济失调、震颤强直、痉挛性截瘫(肝性脊髓病)等。但无明显意识障碍。
[单选题]青霉素皮试液的浓度是
500U/ml
解析:青霉素皮试溶液的配制:1.80万青霉素加生理盐水溶解至4ml(20万U/ml);2.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2万U/ml);3.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2000U/ml);4.取上液0.25ml+生理盐水至1ml(500U/ml)即配得青霉素皮试液。故青霉素皮试液的浓度是500U/ml。故答案为E。
[单选题]缓解心绞痛发作最有效、作用最快的药物是
硝酸甘油
解析:硝酸酯类药物是最有效、作用最快的终止心绞痛发作的药物,如硝酸甘油舌下含化0.3~0.6mg,1~2分钟开始起效,作用持续30分钟;硝酸异山梨醇酯舌下含化5~10mg,2~5分钟开始起效,作用持续2~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