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105
题目:一个学生的实际年龄为8岁,经测试其智力年龄为10岁,那么他的比率智商(IQ)是(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且会影响教育工作的效率。下列关于师生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学生的顺从过程中
解析: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各种交往形式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的含义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师生关系体现在教育活动之中,反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关系;②师生关系是通过多种交往形式而形成的,具有互动性;③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应是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而不是教师管理,学生顺从。
[多选题]刘教师正在上课,学生吴明突然站起来指出刘老师讲解中的错误,刘教师板着脸说:“吴明,老师不如你,以后就由你来上课好了!”说完,刘教师若无其事地继续上课。对刘老师教学行为评价正确的是( )。
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略了学生人格特征
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解析:题干中刘老师的做法不仅没有解决讲解中出现的错误,对于吴明的人格和学习动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了学生人格特征,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并未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答案为ABD。
[单选题]在促成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常从 “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知”即是( )。
晓之以理
解析:知,即品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也即晓之以理。情,即品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也即动之以情。意,即品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也即持之以恒。行,即品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即导之以行。
[单选题]教师答疑时能够迅速灵活地提取头脑中知识,以解决学生当前的问题,这主要体现记忆品质的( )。
准备性
解析:准备性是记忆品质之一,即定向能力,是指能否迅速地提取保持在头脑中的经验知识的能力。教师在答疑时迅速提取相关知识体现记忆品质中的准备性。
[单选题]每年3月5日,班主任都需要学生们创作雷锋板报,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 )。
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