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170次/分

题目:采用食管心房调搏测定房室结前传2:1阻滞点,正常值是

解析:正常房室结前传2:1阻滞点应≥170次/分。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Holter可用于了解
  • 起搏器的功能状态

    心肌缺血与日常活动的关系

    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


  • [单选题]心律失常分析的内容不包括
  • 分析U波


  • [单选题]关于窦性停搏的描述,错误的是
  • 长PP间距应是正常窦性PP间距的整数倍

  • 解析:窦性停搏的长PP间距与正常窦性PP间距之间无倍数关系,而二度Ⅱ型窦房阻滞的长PP间距与正常窦性PP间距有倍数关系,应注意两者的鉴别。

  • [单选题]交感神经兴奋可产生以下效应,但除外
  • 不应期延长

  • 解析: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心肌兴奋性增加、心率加快、传导速度加快、不应期缩短、冠状动脉扩张及心肌收缩力增强。

  • [单选题]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肌细胞有以下作用,但除外
  • 延长QT间期

  • 解析:去甲肾上腺素可增加心率,缩短QT间期。

  • [单选题]房室交叉是指
  • 后房间沟、后室间沟与冠状沟的相交处

  • 解析:后房间沟、后室间沟与冠状沟的相交处称为房室交叉,此区域是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在心脏后面的相邻之处。

  • [单选题]急性心肌梗死时,不出现病理性Q波的情况是
  • 心肌梗死发生在基底部

  • 解析:临床上,约有10%的心肌梗死发生在基底部,该部位的除极化过程发生在心肌除极的终末40ms,故引起QRS波群终末40ms部分的改变,一般不出现病理性Q波。

  • [单选题]房性期前收缩的主要机制是
  • 心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和心房内折返激动

  • 解析:房性期前收缩产生的主要机制是:①心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引起心房肌提前除极;②心房内折返激动,引起心房肌提前除极。

  • [单选题]关于心底部解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心底朝向左后上方

  • 解析:心底朝向右后上方,而不是朝向左后上方。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推拿学(正高) 疾病控制(正高) 输血技术(正高) 心血管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4) 结核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11) 辽宁省主管药师 口腔医学技术(师)(代码:205) 住院医师规培(整形外科) 住院医师规培(超声医学科) 中医医师定期考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