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C2
题目:血清中含量最低的补体分子是
解析:补体系统包括30余种活性成分,并且各种组分的含量相差较大,C3含量最多,C2含量最低。不同种属动物血清补体含量也不相同,其中豚鼠血清中含有丰富的补体。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最常用于M蛋白鉴定的电泳技术是
免疫固定电泳
解析:免疫固定电泳是区带电泳与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技术,血清蛋白质在琼脂糖凝胶上经电泳分离后,将抗血清加于已分离的蛋白质泳道上或将已加抗血清的滤纸贴于其上,常用于M蛋白的鉴定与分型。
[多选题]下列哪些属于生理性自身免疫现象 ( )
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抗细胞因子的天然抗体阳性
抗肌动蛋白天然自身抗体阳性
免疫细胞间MHC限制性
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
[多选题]免疫荧光标记的常用荧光染料对应正确的包括
FTTC(异硫氰酸荧光素):绿色530nm
PE(藻红蛋白):橙黄色575nm
PerCP(多甲藻黄素叶绿素蛋白):深红色675nm
PI(碘化丙啶):橙红色620nm
APc(别藻青蛋白):红色660nm
[单选题]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具有意义的检查是
骨髓涂片检查
解析: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是1多次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2脾不大或者轻度大,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目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4还有以下这些5项中的一项(1)泼尼松治疗有效(2)脾切除治疗有效(3)PAIg增多,(4)PAC3增多,(5)血小板寿命缩短,5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综合可知答案为D。
[单选题]成人需要进行骨髓检查时,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是
髂后上棘
解析:骨髓检查采集的部位由多种因素决定,如年龄、骨髓分布、患者状况和医生经验等,一般而言常用的穿刺部位有胸骨、棘突、髂骨、胫骨等处。髂后上棘处骨皮质薄、骨髓腔大、进针容易、骨髓液丰富,被血液稀释的可能性小,故为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
[多选题]粒细胞胞质中的特异性颗粒包括下列哪些
嗜酸性颗粒
中性颗粒
嗜碱性颗粒
[单选题]肌红蛋白在AMI发病后多久迅速升高
1~3小时
解析:肌红蛋白在AMI发病后1~3小时血中浓度迅速上升,6~7小时达峰值。
[单选题]实验:将痰液直接涂在载玻片上干燥固定,将荧光标记的兔抗结核杆菌抗体滴加到标本表面,37℃温育1小时,洗片晾干,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着色的杆菌。此方法为
直接法
解析:免疫荧光直接法是用特异荧光抗体直接滴加于标本上,使之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是用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直接检测抗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