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知名度低,美誉度必然低。
题目:知名度和美誉度反映了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的认识和赞许的程度,两者都是公共关系学所强调追求的目标。一个组织形象如何,取决于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共关系策划者需要明确的是:只有不断提高知名度,才能不断提高组织的美誉度。知名度只有以美誉度为基础才能产生积极的效应。同时,美誉度要以知名度为条件,才能充分显示其社会价值。由此可知,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关系是:
解析:解析:此题是关于假言命题推理型题目。题干的中心是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只有不断提高知名度,才能不断提高美誉度,美誉度要以知名度为条件,所以首先排除选项A和C;选项D也不符合题意,排除掉;只有选项B是否定前件,也否定后件,所以符合题意,因此选择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某珠宝店失窃,五个职员涉嫌被拘审。假设这五个职员中,参与作案的人说的都是假话,无辜者说的都是真话。这五个职员分别有以下供述:甲说:“乙是作案者。乙说过他作的案。”
甲作案,乙没作案,丙作案,丁没作案,戊作案。
解析:解析:本题用排除法最快:甲说:“乙是作案者。乙说过他作的案。”又因为参与作案的人说的都是假话,只有无辜者才说真话。所以,乙如果是作案者,他不可能承认他作案;否则,与作案者说假话矛盾。
[单选题]● 某大型移动通信运营商欲开发一个新的应用系统以替换原有系统。在需求分析阶段,为尽快从已有系统文档资料和用户处获取整体系统需求,采用(20)的方法捕获需求最为合适。(20)
抽样
解析:试题(20)分析
[单选题]积极的财政政策用发国债的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旧债到期了,本息要还,发行的新债中肯定有一部分要用来还旧债。随着时间的推移,旧债越来越多,新债中用来还旧债的也越来越多,用于投资的就越来越少,经济效益就越来越差。以下哪项陈述是上述论证所依赖的假设?
国债在到期之前,其投资回报不足以用来偿还债务。
解析:解析:假定国债在到期之前,其投资回报足以用来偿还债务的话,那么就不会出现在发行的新债中有一部分要用来偿还旧债的问题。这样,旧债越来越多等一系列悲观的结果就不会发生了。因此,选项D是题干的论证所依赖的假设。
[单选题]数列X1,X2,…,XP存在极限可以表述为:对任何ε>0,有N>0,使任何n,m>N,有│Xn-Xmε。数列X1,X2,…,XP不存在极限可以表述为(57)。
有ε>0,对任何N>0,有n,m>N,使│Xn-Xmε
解析:解析:数列{Xn}存在极限,如用通俗的自然语言来表述则是:当n充分大时,所有的Xn都会很接近的。当n越来越大时,所有的Xn将会“要多近有多近”。不管预定的接近标准ε有多么小,总存在充分大的N,使XN后面的数彼此都非常接近(接近的距离小于ε)。通俗的语言并不严格,但能帮助我们理解。我们应学会用通俗的自然语言来理解,用严格的数学语言来书写。数列{Xn}不存在极限就是对以上表述的否定。就是说,即使n充分大,所有的Xn也不会越来越接近(总是会有些数并不靠拢)。题中的表述C表明,存在一个并不靠拢的间距ε,不管N有多么大,XN后面总有些数不会很靠拢的(距离不小于这个间距ε)。从题中的表述A与B可以推断,对任何ε>0,数列尾部中都会有无穷个彼此距离不小于ε的数。这样的数列如果存在,那也将是极其分散的。当然,这种数列不可能有极限,但不能作为没有极限的一般情况的表述。题中的表述D表明,数列去掉前面确定的一段后,其尾部全部数据彼此距离都不小于某个正常数ε。这也是相当发散的情况,不是无极限的一般情况。表述C与D的主要差别在数列尾部总是存在不接近的数,还是所有的数都不接近。前者是没有极限的一般情况,后者是没有极限的极端情况。没有极限的数列1,2,1,2, 1,2,…,尾部总有不接近的数,但并不是所有的数都不接近。能正确理解常用的严格数学语言是系统分析师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单选题]当项目成员不在一起办公时,为了让他们关注自己的团队,此时,项目经理应(50)。
建立与各个小组进行密切联系的统一沟通方式和渠道
解析:解析:当项目成员不在一起办公时,为了让他们关注自己的团队,此时,项目经理应建立与各个小组进行密切联系的统一沟通方式和渠道。
[单选题]根据《软件文档管理指南GB/T l6680--1996》条文规定,适合于由同一单位内若干人联台开发的程序的文档质量等级应达到__________。
3级
解析:要点解析:根据《软件文档管理指南(GB/T l6680--1996)》,文档的质量可以按文档的形式和列出的要求划分为四级,即最低限度文档(1级文档)、内部文档(2级文档)、工作文档(3级文档)、正式文档(4级文档)。其中,最低限度文档(1级文档)适合开发工作量低于一个人月的开发者自用程序。该文档应包含程序清单开发记录测试数据和程序简介。
[单选题]在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中,警察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也最大。这些城市中的“无目击证人犯罪”的犯罪率也最低。看来,维持高比例的警察至少可达到有效地阻止此类犯罪的效果。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有效地削弱上述推论?
高人口密度本身使得犯罪现场无目击证人的可能性减少。
解析:解析:高人口密度本身可以使得犯罪现场无目击证人的可能性减少,正是选项B的观点。选项A不妥。警察的巡逻频率会增加警察目击犯罪的机会,但与城市人口相比,警察的人数大大低于市民的人数。题干中讲的人口稠密和警察人数两个因素中,人口稠密起的作用更大。所以,选项B比A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