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呕吐后腹痛可减轻
题目:不符合急性胰腺炎腹痛特点的是
解析:此题是考查对疾病临床表现特点掌握情况的试题。急性胰腺炎的腹痛常在酒后及餐后出现(C),疼痛剧烈,不为一般解痉剂缓解(D),为钝痛、刀割样,可向后背放射(B),位于中上腹(A)。呕吐后腹痛可减轻(E)不符合急性胰腺炎的腹痛的特点,一般呕吐不能使其腹痛减轻,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E。答错的原因为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掌握不够,记忆不准确。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提示原发型肺结核病变恶化的病理转归是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解析:原发型肺结核的病理转归如下:①吸收好转:病变完全吸收,钙化或硬结(隐伏或痊愈)。此种转归最常见,出现钙化表示病变至少已有6~12个月。②进展:a.原发病灶扩大,产生空洞;b.支气管淋巴结周围炎,形成淋巴结支气管瘘,导致支气管内膜结核或干酪性肺炎;c.支气管淋巴结肿大,造成肺不张或阻塞性肺气肿;d.结核性胸膜炎。③恶化血行播散,导致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或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
[单选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主要的发病危险因素是
吸烟
解析:引起COPD的危险因素包括个体易感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影响。其中吸烟为最重要的环境发病因素,感染是COP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本病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故选A。
[单选题]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
胰岛素抵抗和分泌相对不足
解析:2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超重或肥胖,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成年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在疾病初期大多不需要胰岛素治疗。通常无酮症酸中毒倾向,但在感染等应激情况下,也可诱发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较1型糖尿病强烈。由于高血糖发展缓慢,许多患者早期因无典型症状,未能引起足够注意,多年未就诊、未发现糖尿病,发现糖尿病时已有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生。
[单选题]预计胎儿6小时后可娩出,此时分娩止痛可用
哌替啶
解析:哌替啶可缓解各种剧痛,如创伤、烧伤、烫伤、术后疼痛等。产前2~4小时注射可致新生儿呼吸抑制。但本例患者预计胎儿6小时后分娩,哌替啶作用时间较短,为2~4小时,故在分娩前哌替啶血药浓度将会降至有效浓度以下,不会对新生儿产生影响。故答案为E。
[单选题]女,62岁。糖尿病6年,瑞格列奈2mg tid治疗,近期血糖控制不佳。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冠心病病史5年。查体:T36.5℃,P80次/分,BP120/80mmHg,身高160cm,体重50k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腹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2.5mmol/L,餐后血糖分别为:半小时7.8mmol/L,1小时8.4mmol/L,2小时8.8mmol/L,夜间血糖10.5mmol/L,糖化血红蛋白9.2%。目前最适宜的治疗是
加用基础胰岛素
解析:老年女性,基础病较多,血糖控制不佳,加用基础胰岛素控制血糖。
[单选题]男孩,15岁。左下肢跛行3年,查体发现左侧马蹄内翻足畸形,胫前肌有轻度肌收缩,但不能产生关节运动。其肌力为
Ⅰ级
解析:肌力分为6级:O级,完全瘫痪,不能做任何自由运动;Ⅰ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缩,但关节不能运动;Ⅱ级,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Ⅲ级,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能抬高床面;Ⅳ级,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Ⅴ级,肌力正常,运动自如。该患者胫前肌有轻度收缩,但不能产生关节运动,故为Ⅰ级,答案为B。
[单选题]女,45岁。在初次心理治疗中,衣着整洁,年貌相当,言语清晰,但语速较快、逻辑欠清晰,倾诉欲特别强,说话滔滔不绝,不带丝毫停顿。为了节省时间,尽快了解患者的主要问题,医生应对这位患者
使用封闭式提问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医患交往技巧的具体应用。对于初次心理治疗中,倾诉欲特别强,说话滔滔不绝,又思路不清的患者,为了节省时间,尽快了解其主要情况,抓住主要问题,医生应用封闭式提问(C)引导谈话和控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