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肺炎链球菌肺炎

题目:男,30岁,2天前受凉后突然寒战、高热、胸痛、咳铁锈色痰。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属于但热不寒的有( )
  • 壮热

    身热不扬

    潮热

    骨蒸劳热

    五心烦热


  • [多选题]下列腹水检查,哪些符合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
  • 草黄色,比重1.020

    Rivalta试验阳性

    腹水未找到癌细胞

  • 解析:腹水检查 腹水为草黄色渗出液,静置后自然凝固,少数呈血性。偶见乳糜性,比重一般超过1.016 ,蛋白含量在30g/L,白细胞计数超出5×108/L(500/ul),以淋巴细胞为主。但有时因低蛋白血症,腹水性质可接近漏出液,必须结合全面进行分析。近年主张对感染性腹水的判断应增加实验诊断指标,腹水葡萄糖<3.4mmol/L,pH<7.35时,指示细菌感染,特别是腹水腺苷脱氨酶活性增高时,提示结核性腹膜炎。本病腹水的一般细菌培养阴性,浓缩找到结核杆菌的阳性机会很少,结核菌培养的阳性率也低,但腹水动物接种阳性率可达50%以上。ABD正确。

  • [单选题]腧穴可分为三类,即( )
  • 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 [单选题]秋季在五行中属于( )

  • [多选题]有关上消化道大出血,经过恰当治疗,临床上出现以下哪些情况考虑存在继续出血或再出血
  • 经充分补液及输血后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持续增高

    周围循环衰竭经充分补液及输血后好转而又恶化

    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

  • 解析:征象有:1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加,呕出血液转 为暗红色,伴肠鸣音亢进 。2经足量补充血容量,休克表现未见好转 3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及血尿素氨持续增高故不错的故BCD正确。

  • [多选题]肝内直接与血浆接触的结构是
  • 肝细胞血窦面的微绒毛

    肝细胞通道内表面的微绒毛

    肝血窦内皮细胞

    肝星状细胞

  • 解析:肝内直接与血浆接触的结构: 1.内皮细胞间常有0.1~0.5μm宽的间隙。因此肝血窦通透性大,血浆中除乳糜微粒外,其他大分子物质均可自由通过,肝细胞产生的脂蛋白等也可通过血窦壁进入血窦,这有利于肝细胞摄取血浆物质和排泌其分泌产物。D正确。2. 有的肝细胞相邻面之间有贯通的细胞间通道,并与窦周隙相通,表面也有许多微绒毛,使肝细胞有更广大的表面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AB正确。3.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名称有多种多样,如肝贮脂细胞、脂细胞(1ipocyte)、维生素A贮存细胞、窦周细胞、Ito细胞等。贮脂细胞是一种特殊的成纤维细胞,它在肝正常微环境中,细胞内形成脂滴,以摄取和贮存维生素A功能为主,而合成胶原功能表达受抑制;在病理状况下,贮脂细胞增多并转化为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功能增强,与肝纤维增生性病变的发生有关。E正确。

  •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肝硬化腹腔积液治疗必须遵循的原则   
  • 腹腔积液患者必须限制钠、水的摄入

    留钾利尿剂和排钠利尿剂并用

    服用呋塞米利尿时应补充氯化钾

    腹腔积液减退后,不需要继续限制钠的摄入

    快速利尿消退腹腔积液可促使病情缓解

  • 解析:治疗:1.限制水、钠摄入; 腹腔积液患者,尤其是低蛋白血症所致者,应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量,其次是水的摄入量;饮食上宜进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低盐饮食也适用于所有的漏出性或渗出性腹腔积液患者,目的是尽可能多的将体内多余的水经肾脏排出体外。2. 利尿药一般应联合使用保钾和排钾利尿药,或者联合使用作用于肾脏不同部位的利尿药,以达到最佳的利尿效果,而又不发生电解质紊乱。发生予以补钾治疗。3. 为了加速水分从肾脏的排出,可快速利尿。4. 当大量腹腔积液影响到患者的呼吸或患者腹胀症状重而难以忍受时,可采取放腹腔积液治疗,以减轻症状。但不必限制钠、水的摄入。

  • [单选题]地龙可用于( )
  • 痰鸣喘息


  • [多选题]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应严密观察
  • 尿量

    定期复查血常规与血尿素氮

    神志变化

    呕血及黑粪情况

    生命体征

  • 解析:⑴ 呕血、便血的量,次数和性质;⑵ 病人的神志变化;⑶ 脉搏、血压与呼吸情况;⑷ 每小时尿量;⑸ 肢体温度、湿度,皮肤与甲床色泽;⑹ 周围静脉特别是颈静脉充盈情况。故全部正确。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肾内科(正高) 卫生毒理(正高) 胸心外科学(副高) 疼痛学(副高) 输血技术(副高) 营养学中级职称(代码:382) 住院医师规培(神经内科) MRI技师 外科主治 主管护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