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洛克
题目: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联盟权的启蒙思想家是( )。
解析: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根据《民法通则》第83条的规定,处理相邻关系的基本原则有( )。
公平合理
团结互助2
有利生产
方便生活
解析:解析:民法通则确立的处理相邻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因此,ABCD都是正确答案。
[单选题]我国刑法规定,对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的处罚原则是( )。
按照犯罪集团所犯全部罪行处罚
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26条第3款的规定。
[单选题]法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的相互行为。 ( )
正确
[多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8条规定,依照本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在公司名称中标明有限责任公司字样。从法的作用看,该规定属于( )。
规范作用、确定的指引
规范作用、具体指引
解析:解析:法的指引作用根据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可分为确定的指引和非确定的指引。根据法的构成要素可分为原则的指引和具体指引,本题所述是确定的指引和具体指引。
[单选题]抵押权与质权的区别是:抵押权以不动产为标的物,而质权则以动产为标的物。 ( )
错误
解析:解析:质权的标的物不仅仅是动产,还包括权利质押。
[单选题]孙某系某监狱的看守。一日,孙某听说与其关系较好的某甲欲越狱。当日下午,孙某即派某甲做外出工,致使某甲脱逃成功。孙某的行为( )。
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
解析:解析:孙某派某甲做外出工实际上就是想放走某甲,由于某甲与孙某之间并无脱逃的共同故意,因此,不成立脱逃罪的共犯。
[单选题]朱元璋亲自督导编制了明大诰,它的组成是
四篇
[单选题]中国近代史上由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三读通过的第一部宪法草案是(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草案)》
解析:解析:《临时约法》是在“南北议和”的过程中由南京临时政府匆忙制定的。1912年元月中旬,代行参议院职权的各省代表会议召开了《临时约法》首次起草会议,同月28日,临时参议院成立后,又召开了第二次约法起草会议,从2月7日起,临时参议院正式审议约法草案,至3月8日三读通过,3月1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公布了《临时约法》。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单选题]甲举枪射击乙,第一枪因枪法不准,未击中乙,在能够继续射击乙的情况下,自动停止射击乙。甲的行为属于( )。
犯罪中止
解析:解析:这是理论界存在的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即“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定性问题”。对此,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观点:(1)未遂论。该理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犯罪行为已经实行终了(“举枪射击”),预期的危害结果(“乙的死亡”)没有发生,是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枪法不准”),因此,符合犯罪未遂的特征。(2)中止论。该理论认为,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侵害行为,从时间上看,还处于犯罪实行行为过程中,而不是犯罪行为已经停止的未遂或者既遂状态;从主观方面看,行为人是自动放弃继续实施犯罪,而不是被迫停止犯罪;从客观方面看,预期的危害结果没有发生,行为人放弃重复实施犯罪行为具有彻底性,因此,符合犯罪中止的特征。(3)折衷论。该理论主张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指南》中所持的观点是第二种“中止论”,认为对于这种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行为,应当把犯罪行为理解为一个行为整体,一个由多个具体动作或数个单独行为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发展过程。所以,甲主观上自动放弃继续实施犯罪,客观上预期的危害结果没有发生,甲放弃重复实施犯罪行为具有彻底性,符合犯罪中止的特征,故应选择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