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泰始律》
题目:将《刑名》、《法例》合为一篇并置于律首的是( )。
解析: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依照我国民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定代理或指定代理终止( )。
被代理人或代理人死亡,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被代理人取得或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解析:解析:C项错在法人不存在指定代理或者法定代理的情形;A项错在选项表述不造用法定代理或指定代理,而适用于委托代理。
[单选题]某国有林场为解决本单位职工福利,擅自采伐所管理的林木1000余棵。其行为属于______。
单位构成盗伐林木罪
解析:解析:我国刑法第345条第1、2款规定:“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量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本案中,国有林场对于所管理的林木没有所有权,在非法占有目的的支配下,擅自砍伐林木,构成盗伐林木罪。
[单选题]甲在树丛中向乙射击,连开了两枪未击中乙,乙因害怕而求饶,甲在能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不再开枪。甲的行为属于( )。
犯罪中止
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犯罪中止。本案中,甲的行为属于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侵害行为。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侵害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了足以导致法定犯罪结果出现的第一次侵害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在能够重复实施同一性质的侵害行为并造成预期的犯罪结果的情况下,出于自己的意志自动放弃继续实施侵害行为,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犯罪停止形态。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侵害行为,从时间上看,发生在犯罪未实行终了的过程中;从主观上看,犯罪分子<如本案中的甲)是自动放弃犯罪而不是被迫停止;从客观上看,预期的危害结果没有发生。因而,完全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中止的特征的规定,应当按照犯罪中止论处。
[多选题]夏某与杨某是针织厂仓库的保管员,某天晚上,两人因在库房里吸烟,烟头扔掉后没有踩灭,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引起库房失火,造成价值5万元的损失,夏某与杨某的行为构成了什么犯罪?( )
不是共同犯罪
重大责任事故罪
解析:解析:本案肯定构成了重大责任事故罪,这一点疑问不大。问题在于两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根据《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沦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也就是说,要构成共同犯罪,在主观方面上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即要求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不属于共犯,只需根据各行为人的过失犯罪情况分别负相应的刑事责任即可;本案就属于共同过失犯罪,不成立共同犯罪。
[单选题]下列关于法与国家的一般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法的实现以国家政权的运行为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