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D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 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题目: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解析:解析: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可见,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标志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即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故A表述正确。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自动放弃犯罪。在犯罪预备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的,也可构成犯罪中止。故B表述错误。犯罪中止包括普通的犯罪中止与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两种情况。在后一种情况下,虽然犯罪行为实行终了,但如能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仍成立犯罪中止。故C表述错误。过失犯罪行为入主观上不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客观上只有出现了法定的危害结果时才能构成犯罪,因而过失犯罪没有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停止形态。故 D表述正确。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司法人员首要的伦理规范是忠诚于法律,只服从法律。 ( )
正确
解析:解析:忠诚于法律,只服从法律,这是法官、检察官的首要职业伦理规范。忠诚于法律,即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国家公共利益。因为法律既是人民自由意志的记载,又是执政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产物,是国家公共利益的集中反映与体现。从本质上讲,人民的意志与利益、党的意志与主张、国家的公共利益三者是一致的。只服从法律,即排除了法律之外的其他影响或干预司法独立行使的因素和可能,惟有服从法律,才能恪守法律公正的最高的理念。因此,评判司法行为优劣的最高的惟一标准就是法律。
[多选题]在下面关于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的一致性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
违反法律的行为也是违反最低层次道德要求的行为
违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解析:解析:违反道德的行为与违反法律的行为没有完全包含关系,有各自不一致的领域。这里理解的难点是遵守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但是不能说违反法律的所有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原因在于在特定情况下,违法行为不一定违反道德,这是法律的统一性、普遍性、统治阶级意志性与特定道德的部分性、地域性不相一致的结果。法律与道德具有共同的政治、经济、思想基础是正确的。
[单选题]李某怀疑仇人林某欲加害自己,便持刀闯入林某家,将林某砍伤。李某的行为是( )。
假想防卫
解析:解析:李某对假想中的不法侵害行为进行防卫,属于假想防卫。
[单选题]下列有关法律与社会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社会应以法律为基础,而不是相反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规则逻辑结构要素的是
概念
[多选题]刑法规定,犯盗窃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解析:解析: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多次窃取或者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的构成特征为:(1)侵犯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2)客观方面为多次秘密窃取或者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自然人。(4)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根据《刑法》第 264条的规定,盗窃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单选题]在我国,形式意义上的民法仅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解析:解析:本题考核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形式意义上的民法仅指成文的以民法典命名的法律规范,在我国即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单选题]关于资本主义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法律始终不变的核心
解析:解析:资本主义法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与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法律制度。A选项中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律并不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因此本质上并不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法律。资本主义法的产生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如英国、美国、日本、法国等各不相同,因此B也是错误的。D项中资本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资产阶级意志的体现,后者是工人阶级为代表的人民意志的体现。C选项明显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