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任脉、足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题目:患者,女,6岁。梦中遗尿,每夜1~2次,精神略显不振,针灸时以

解析:遗尿治宜健脾益气、温肾固摄。取任脉、足太阴经穴、相应背俞穴为主。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患儿,1岁半。头颅方大,肋软骨沟,肋串珠,鸡胸,现8颗牙,行走迟缓,许有面白虚烦,多汗肢软,舌淡苔少,脉细无力。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
  • 补肾地黄丸

  • 解析:本病的病机主要是脾肾两虚,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髓之所养;发为血之余,肾之苗;肾气通于督脉,脊骨为督脉所主。若先天肾气不足,则骨髓不充,骨骼发育障碍,甚至骨骼畸形。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脾虚则全身失于濡养,又可影响心,致心气不足;脾虚失抑,肝木亢旺,母病及子,卫外不固而产生多汗、夜惊等一系列症状。所以,脾肾两虚在本病发病中起关键作用。治则宜补肾填精,佐以健脾。方选补肾地黄丸加减。

  • [单选题]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是( )
  • 小柴胡汤

  • 解析: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少阳经脉循胸布胁,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伤寒邪犯少阳,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邪胜欲入里并于阴,故往来寒热;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其支者,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若妇人经期,感受风邪,邪热内传,热与血结,血热瘀滞,疏泄失常,故经水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邪在表者,当从汗解;邪入里者,则当吐下。今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惟宜和解之法。

  • [单选题]阴邪盛而导致的实寒证,其治疗方法是( )
  • 寒者热之

  • 解析:阴盛则寒属寒实证,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治寒以热,即“寒者热之”。

  • [单选题]患者,女,65岁。便秘多年,三四日一行,舌红少苔。以下各项,不宜使用的药物是( )
  • 硫黄

  • 解析:硫黄的功效: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外治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内服用于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 推荐下载科目: 耳鼻咽喉科(正高) 中医全科学(副高) 妇女保健(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副高) 口腔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53) 理化检验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3) 住院医师规培(医学检验科)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耳鼻咽喉科) 护理学专业知识 全科主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