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淤血性肝硬化
题目:槟榔肝可发展为
解析:肝淤血常由右心衰竭引起。肉眼肝脏体积增大、暗红色。镜下,小叶中央静脉和周围肝窦扩张充满红细胞,小叶中央少数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但小叶外周肝细胞由于邻近血管而含氧量较好,细胞变性不明显。慢性肝淤血时,镜下见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附近肝窦高度扩张淤血,肝细胞萎缩、坏死、崩解,小叶周边部肝细胞脂肪变性,肉眼见肝切面出现红黄相间的似槟榔样的条纹,称为槟榔肝(nutmeg liver)。在长期严重的肝淤血,除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消失外,间质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可形成淤血性肝硬化,故选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骨髓增殖性肿瘤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见
巨核细胞增殖伴有成熟巨核细胞数量增多和胞体增大
[多选题]用于红细胞酶缺陷性溶血性贫血筛检的试验是
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单选题]AML-M3原始细胞扫描电镜下特征为
表面有高而窄的嵴样突起
[多选题]缺铁性贫血需与下列哪些疾病相鉴别( )。
慢性感染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单选题]食入被大量的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食物,可导致
食物中毒
解析:食物中如被大量的蜡样芽孢杆菌污染可致食物中毒,有腹泻型与呕吐型之分。
[单选题]下列哪种疾病外周血片上不会出现幼稚细胞( )。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选题]关于Ph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大多数为t(9;22)(q34;q11)
解析:比G组染色体还小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首先在美国费城发现,因而称为Ph染色体。1971年奥瑞尔登(O′Riordon)利用荧光显带法确认Ph染色体实际上是第22号染色体长臂缺失大段后剩余的部分。1973年罗利(Rowley)发现,缺失下来的那部分通常易位到9号染色体长臂的末端,形成t(9;22)(q34;q11)。可出现于多种细胞如粒细胞,巨核细胞、幼红细胞、幼稚单核细胞等,存在于CML的整个病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