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突触
题目::研究发现,一种名为CPEB的蛋白质与维持长期记忆有关,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这是大脑中连接神经的枢纽。记忆就被存储在这一约有1万亿个神经细胞和突触的复杂网络中。随着经历和知识的不断增多,新的枢纽形成,老的则不断加强。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可以长期保存这些记忆。从文中可见,人的大脑能储存记忆的关键部位是( )。
解析:
原文说“记忆就被存储在这一约有1万亿个神经细胞和突触的复杂网络中。”“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可以长期保存这些记忆。”可见人的大脑能储存记忆的关键部位是“突触”。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主张“人性善”的是( )。
孟子
解析:这个题目是考察应试者的人文常识。“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分别是“孟子”与“苟子”所持的观点。故选B。
[单选题]:经营者的下列哪些行为没有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
顾客以所购商品的价格高于同城其他商店的同类商品的售价为由要求退货,商家予以拒绝
解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商场内公共区域设置监控录像设备合情合理,但是在试衣间设置监控录像设备侵犯了消费者的人身权,故不选A;第19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柜台更换承租商户却未更换名称标牌,极易引起消费者的误解,故不选B;第21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经营者必须出具。”《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只规定了经营者出具服务单据的义务,并没有对经营者开具服务单据的最低限额作出规定,因此即便是消费额很低,经营者也不能以此为由,拒绝开服务单据,故不选D。关于C属于正常的市场经营行为,商家不承担退货义务,故选C。
[单选题]:人们常说的“知天命”的年龄是( )。
50岁 B. 60岁 C. 70岁
[单选题]:小王忘记了朋友的手机号的最后两位,只记得手机号的倒数第一位是奇数,那么小王最多要拨打多少次才能保证打通朋友的电话?( )。
50
解析:最后一位数是奇数,那么可从 1、3、5、7、9 种任选一个,有 5 种选择,倒数第二位有0-9 共10 种选择,那么最都要试 5*10=50 次。
[单选题]如果以怨报怨,将受到的伤害加倍地偿还给别人,这种人的结局自然是失去朋友,最后变成___,他的本意是逃避痛苦,最后却被痛苦所纠缠,不得脱身。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孤家寡人
解析:空格处填入的成语应该与“失去朋友”具有相同的意义。矢:箭;的:箭靶的中心;众矢之的: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吊:慰问;形影相吊: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A、B皆与“失去朋友”的意思有出入;D仅仅表示的是孤单的心情,而不是“失去朋友”的状况,也不合适。孤家寡人: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只有C符合“失去朋友”的意思,因此本题选择C。
[单选题]1898年4月1日,星期五,三只新时钟被调到相同的时间:中午12点。第二天中午,发现A钟的时间完全准确,B钟正好快了1分钟,C钟正好慢了1分钟。现在假设三个钟都没有被调,它们保持着各自的速度继续走而且没有停。那么到( ),三只时钟的时针分针会再次都指向12点。( )
1900年3月21日正午12点
解析:由题意可知在一天内,B钟走快1分钟,C钟走慢1分钟,当三只时钟的时针分针再次指向12点时,B钟走快了12小时,C钟走慢了12小时,一共需要12×60=720天,720天后是1900年3月21日。因此B项正确。
[单选题]读书是个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是由文化素养决定的。没有对知识的追求,没有对文化的爱好,很难能让人静下心来去读书。阅读的习惯,要从小抓起,从小处做起,只有对文化知识的热爱和追求,才能让我们习惯于阅读,而国人的读书习惯和爱好绝非一个国家阅读日就能解决,所以,阅读,请尊重个人的选择,别以节日的名义。 这段文字的中心议题是( )。
国家阅读日
解析:材料围绕“国家阅读日”谈了对于读书的看法,表明作者反对设立“国家阅读日”的态度。所以“国家读书日”中材料的中心议题。
[单选题]某车间原有男工人是女工人的 11/4倍,后来又调来 2名女工人,现在男工人是女工人的1 1/5倍,这个车间有男工人多少人?( )
60
解析:D. 解析:原有男工人数是女工的 5/4,说明男工人数是 5 的倍数,排除 B,C。将选项A代入得女工 24人,24+2=26人,26不是 5的倍数,排除。选D。
[单选题]:从装满100克浓度为80%的盐水杯中倒出40克盐水后,倒入清水将杯注满。这样反复三次后,杯中盐水的浓度是多少?( )
17.28%
解析:原来杯中盐水含盐量为:100×80%=80(克),第一次倒出的盐水中含盐量为:40×80%=32(克),加满清水后,盐水浓度为:(80-32)÷100×100%=48%;第二次倒出的盐水中含盐量为:40×48%=19.2(克),加满水后,盐水浓度为:(80-32-19.2)÷100×100%=28.8%;第三次倒出的盐水中含盐量为:40×28.8%=11.52(克),加满清水后,盐水浓度为:(80-32-19.2-11.52)÷100×10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