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甲以其与乙共同共有的财产设定抵押,未经乙的同意
题目:下列抵押无效的是( )。
解析:《担保法解释》第54条规定:“按份共有人以其共有财产中享有的份额设定抵押的,抵押有效。共同共有人以其共有财产设定抵押,未经其他共有人的同意,抵押无效。但是,其他共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而未提出异议的视为同意,抵押有效。”由此可知,按份共有人在自己所有的部分上设定抵押。不需要经过共有人同意,与共同共有关系不同。但是,虽然共同共有人没有同意,但是明知此事而不加以反对的,也视为同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法的产生经历了( )的发展过程。
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一般规范性调整到法的调整
从习惯到习惯法,再到制定法
从法与其他规范的一体到与它们的分化、法的相对独立
解析:ABD法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一般规范性调整到法的调整;从习惯到习惯法,从.-j惯法到制定法;从法与其他规范的一体到与它们的分化、法的相对独立的过程而产生。
[单选题]南辕:北辙
声东:击西
解析:题干中词项两个词可组成成语,且前后词项表面看是并列关系,实际上两个词项在语义上是转折关系,B、C、D三项都是并列关系,只有A符合题意。
[单选题]某民政局工作人员冯某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救济金2万元进行营利活动。冯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 )
挪用公款罪
解析:《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因此本题选B。
[单选题]下列权利中。只能由自然人享有的是( )。
肖像权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然人所享有的专有权利。鲁然人和法人作为两大基本的民事主体,其享有的民事权利不同。专属于自然人享有的主要是人身权的内容。但我国民法规定的人身权主体也包括法人,法人享有的人身权仅限予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可见,本题备选答案中,只有C项肖像权符合要求。
[单选题]恩格斯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在认识理论上说明(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从实践中来,没有实践就不可能产生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实践;、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认识也跟着向前推进。题干中说的就是技术上的需要(实践)推动科学(认识)的前进。因此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