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乙酰乙酸占2%,丙酮占20%,β-羟丁酸占78%
题目:关于酮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解析:尿酮体是尿液中乙酰乙酸(占20%)、β-羟丁酸(占78%)及丙酮(占2%)的总称。丙酮来自乙酰乙酸,为不可逆反应,而后者与β-羟丁酸之间还原一氧化反应则为可逆反应。酮体是机体脂肪氧化代谢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当糖代谢发生障碍、脂肪分解增高,酮体产生速度超过机体组织利用速度时,可出现酮血症,酮体血浓度一旦超越肾阈值,就可产生酮尿。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嗜血杆菌分离培养时,需要V因子是因为它是
脱氢酶的辅酶
解析:X因子是对热稳定的物质,是一种含铁的卟啉,是细菌合成过氧化氢酶、细菌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辅基;V因子是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B类物质,是一种脱氢酶的辅基酶。
[单选题]结核杆菌所致疾病最常见的是
肺结核
解析: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等多种途径感染机体,引起多种脏器组织的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为多见。
[单选题]ICSH推荐使用Miller窥盘,方法是
Miller窥盘置于目镜内,用小方格(A)计数红细胞,大方格(B)计数网织红细胞
解析:Miller窥盘置于目镜内,用油镜计数用小方格(A)计数红细胞,大方格(B)计数网织红细胞。大方格面积是小方格的9倍。
[单选题]Rh(-)个体在汉族人群中占
0.2%~0.5%
解析:Rh系统内有45种不同的抗原,D抗原最为重要。根据红细胞上D抗原的有无,可分类红细胞为Rh阳性或Rh阴性。大约15%的白种人为Rh阴性,0.2%~0.5%汉族人为Rh阴性。
[单选题]急性传染病时,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显著减少的机制是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解析:有些急性传染病,因为机体应激反应增高,皮质激素分泌增高,使嗜酸性粒细胞降低。
[单选题]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比重介于
1.030~1.035
解析: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介于1.075~1.090,红细胞及粒细胞在1.092左右,血小板在1.030~1.035。
[单选题]当RDW增大时说明
红细胞大小不一
解析:细胞分布宽度RDW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
[单选题]正常血象中嗜酸粒细胞过氧化酶反应呈
强阳性
解析:过氧化物酶染色:粒细胞系统:原始粒细胞大多呈阴性反应,有的可出现少量蓝黑色颗粒。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随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的程度逐渐增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强阳性反应。嗜酸性粒细胞阳性反应的程度最强,嗜碱性粒细胞呈阴性反应。单核细胞系统: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淋巴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幼红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均呈阴性反应。故正确答案为C。
[单选题]血沉测定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是
1:4
解析:测定血沉的抗凝剂是3.8%的枸橡酸钠,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4。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与血小板聚集率的抗凝剂亦为枸橼酸钠,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