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遗嘱是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 )
解析:遗嘱是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只需要一个意思表示:即遗嘱人通过立遗嘱的方式将财产交由他人继承或赠与他人。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如果公民在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申请宣告其失踪的法定期间应自( )起计算。
战争结束之日
解析: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单选题]人在心情愉快时会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时会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
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解析:“光阴似箭”和“度日如年”中时间的速度是相对稳定的,变化自一圭人的时问观念。
[单选题]甲承租了乙的房屋,因为该房屋相邻的房屋加层而使该房屋的通风采光受到损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可以直接以相邻关系起诉乙而排除妨碍
解析: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相邻关系的主体问题。凡是相互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利用人都可以成为相邻关系的主体,承租人虽然不是所有人,但是此时他是实际的利用人,可以认为承租人能够成为相邻关系的主体。
[多选题]下列行为中,构成挪用公款罪的有( )。
某国有公司经理将本单位公款10万元借给亲友使用半年
某国有公司经理以个人名义将本单位公款10万元借给另一公司使用半年
某村民委员会主任个人决定,将社会捐助的用于该村灾民房屋重建的水泥50吨借给其表弟经营建材业务半年
解析: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1)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2)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3)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选项C,高校校长尽管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本校公款100万元借给某设计研究院使用半年,但并非谋取个人利益,而是“为:疗便学生实习”,故不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不构成挪用公款罪。而选项A、B、D构成“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一般地,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属于构成挪用公款罪的情形之一。故选项A、B构成挪用公款罪。根据《刑法》第384条第2款.挪用用于救灾的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也可构成挪用公款罪,并从重处罚,选项D尽管挪用的是水泥,但属于救灾财物,故仍可构成挪用公款罪。
[单选题]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刑法》第263条规定的对抢劫罪加重法定刑的情形是( )。
在办公大楼抢劫的
解析:《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1)入户抢劫的;(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3)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4)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5)抢劫敛人重伤、死亡的;(6)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7)持枪抢劫的;(8)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多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从体现国家意志的角度讲,法总是一元的
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意味着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
国家意志并不必然表现为法
国家的存在是法存在的前提条件
解析: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在这个意义上法是一元的,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国家意志不仅体现为法,还体现为道德、伦理等多方面;法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以国家的产生和存在为前提条件的。
[单选题]2009年1~10月,该市对欧盟、日本和美国三大贸易伙伴的出口额在地方出口额中的合计比重为49%。问地方出口额是多少亿美元?
134.7
解析:2009年1—10月,该市对欧盟、日本和美国的出口总额为33.4+16.9+15.7=66亿美元。因为在地方出口额中的合计比重为49%。则地方出口额为66÷49%>66÷50%=66×2=132亿美元,符合题意的只有D项。
[单选题]北洋政府时期,采用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宪法原则的宪法文件(草案)是( )。
“天坛宪草”
解析:C《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3年)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第一部宪法草案,又称为“天坛宪草”。“天坛宪草”采用了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宪法原则,确认了民主共和制度,体现了《临时约法》的宪法精神。故选C项。《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36年)又称为“五五宪草”,它主要秉承了《训政纲领》的宗旨,不可能确立三权分立的宪法原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采取三权分立原则,但制定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而不是北洋政府时期。故排除B项。《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25年)又称为“段记宪草”,是段祺瑞一手炮制的,也不能体现三权分立的宪法原则。故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