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G
B DGEBHFCA
题目:已知一棵二叉树前序遍历和中序遍历分别为ABDEGCFH和DBGEACHF,则该二叉树的后序遍历为( )。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有以下程序: main() { int k=4,n=0; for(; nk;) { n++; if(n%3!=O) continue; k--; } printf("%d,%d\n",k,n);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
3,3
解析:解析:在本程序的for循环中,用到了一个continue语句,continue语句的作用是停止本次循环,不执行循环体内continue语句后面的其他语句,继续下次循环的条件判断。首先在for循环中n自加1(值变为1),然后执行后面的if语句,由于if语句后面括号的表达式1%3!=0的值为真,程序执行continue语句,回到for循环的开始部分,并且判断for循环中的条件表达式(nk)为真,重复执行“n++;”语句,如此循环直到n=3时,if语句判定条件中表达式3%3!=0的值为假,程序执行if语句后面的“k--;”语句,此时k的值为3,不满足nk,退出for循环。故最后的k和n的值为3和3,选项C符合题意。
[多选题]视图名称()与该用户拥有的任何表的名称相同。
不得
解析:本题答案:A
[单选题]检索最少有5名职工的每个部门的职工基本工资的总额( )。
SELECT 部门号,COUNT(*),SUM(基本工资) FROM 职工; GROUP BY 部门号 HAVING COUNT(*)>=5
解析:解析:在分组与计算查询语句中,使用HAVING子句可以对分组进一步加以控制。用这个子句定义这些组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以便将其包含在结果中,HAVING于句必须与GROUPBY短语同时使用。本题中先由GROUPBY子句按“部门号”对记录行进行分组;再执行COUNT()函数统计每组中有多少个记景,执行SUN()函数计算每个组的基本工费总和;最后执行HAVING于句,只有记录总数大于等于5的组才输出结果,即部门职工在5名(含)以上的。注意:此时输出的组记录是计算后的记录,即每组只包含一条记录,输出信息包括该部门的部门号、总人数和职工工资总和。
[单选题]用于指明表格列中显示的数据源的属性是
ControlSource
解析:解析:用于指明表格的列数的属性是 ColumnCount,ReconkSourceType属性是用于指明表格数据源的类型,RecordSource属性用于指定表格数据源,ControlSource属性指定在列中要显示的数据源。
[单选题]有以下程序 int f(int b[][4]) { int i,j,s=0; for(j=0;j4;j++) {i=j; if(i>2)i=3-j; s+=b[i][j]; } return s; } main() { int a[4][4]={{1,2,3,4},{0,2,4,6},{3,6,9,12},{3,2,1,0}}; printf("%d\n',f(a) ); } 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16
解析:解析:分析程序可知,函数f()中的for循环作用,是将数组前三行中的对角线上的元素,即b[0][0]、b[1][1]、b[2][2]和第一行的第四列元素即b[0][3]累加到变量s中,然后将s的值返回。在主函数中首先定义了一个4行4列的二维数组,接着通过输出语句输出函数f(a) 的返回值。调用f(a) 的返回值为a[0][0]+a[1][1]+ a[2][2]+a[1][3]=1+2+9+4=16。
[单选题]在switch(expression)语句中,expression的数据类型不能是( ),
double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switheh(expression)语句的理解。表达式expression只能返回:int、 byte、short和char,题目中的double是不正确的。同时还要注意,多分支结构中,case子句的值必须是常量,而且所有case子句中的值应是不同的,default子句是任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