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DEF
ELISA技术检测特异性IgM抗体有利于早期诊断 ELISA技术检测抗原的最低限度是100~200ng 用RT-PCR技术检测病毒的核酸,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比较高 蛋白质芯片技术是目前较为快速的检测方法 巢式反转录PCR技术的特异性可达到100% 风疹病毒疫苗是减毒活疫苗
题目:患儿,男,9天。生后家属发现患婴间断摇头而入院。G1P1,孕38周,出生体重3100g。因头盆不称行剖宫产,否认窒息史。患婴自生后6小时即出现摇头,每次6~10下,持续数秒后自行缓解,平均每天发作4~5次,均在清醒时发生。入院前3天曾发热,体温37.9°C(腋温),降低环境温度后热退。无癫痫家族史,父母体健。查体:T37℃,头围36cm,神清,反应差。前囟平软,双眼球运动障碍。入院后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正常。血培养、肝功能检验结果正常。脑脊液常规:外观清。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MCP-1可趋化哪类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单选题]男性,28岁,3个月前患急性菌痢,后因劳累及饮食不当反复发作性腹泻,大便为黏液便,诊断应首先考虑
慢性细菌性痢疾
解析:有急性菌痢史,病程超过2个月,反复发作腹泻及黏液便。
[单选题]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 )
3′磷酸基和5′羟基基团的末端
[单选题]有关联合检测型血细胞分析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不使用电阻抗技术
[单选题]脱敏疗法治疗Ⅰ型超敏反应机制错误的是
大剂量、短间隔、连续多次注射抗毒素,然后再大量注射进行治疗
解析:在治疗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时,可采用小剂量、短间隔(20~30min)、连续多次注射抗毒素的方法进行脱敏,然后再大量注射进行治疗,不致发生超敏反应。脱敏注射的原理:可能是小剂量变应原进入机体,仅与少数致敏细胞上的IgE结合,脱颗粒后释放活性介质较少,不足以引起临床反应,而少量的介质可被体液中的介质灭活物质迅速破坏。短时间内,经多次注射变应原,体内致敏细胞逐渐脱敏,直至机体致敏状态被解除,此时再注射大量抗毒素不会发生变态反应。但这种脱敏是暂时的,经一定时间后,机体又可重建致敏状态。考点: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单选题]常用于子宫颈癌检测的主要肿瘤标志物是( )
鳞状细胞癌抗原
[单选题]编码HLA-Ⅱ类抗原的基因位于
HLA-D区
[单选题]用于标记蛋白质醛基的,适用范围较BHZ宽的活化生物素是
BC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