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术前0.5小时~2小时
题目: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给药时间应选择在
解析:本题考的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给药时间。接受清洁手术者:应于切开皮肤(黏膜)前30min或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或克林霉素应在术前2h给药,在麻醉诱导开始前给药完毕,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下列关于药物溶出速度的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固体药物的溶出速度主要受扩散控制
同一重量的固体药物,其粒径越小,表面积越大
对同样大小的固体药物,孔隙率越高,表面积越大
温度升高,大多数药物溶解度增大、扩散增强、黏度降低、溶出速度加快
解析:溶出介质的体积小,溶液中药物浓度高,溶出速度慢。
[单选题]烷化剂的作用特点不包括
细胞增殖周期特异性抑制剂
解析:本题考查烷化剂的作用特点。由于烷化剂可以损害任何细胞增殖周期的DNA,因此它属于细胞增殖周期非特异性抑制剂。故答案选D。
[单选题]以下有关淋巴细胞减少的临床因素中,正确的是
各种中性粒细胞增多症
解析:淋巴细胞减少多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此外,发生各种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时,淋巴细胞相对减少。A、B、C和D均为导致淋巴细胞增多的因素。
[单选题]应用地高辛或其他强心苷期间,输入大剂量葡萄糖时应同时注意( )
补钾
解析:本题考查葡萄糖的药物相互作用。葡萄糖可诱发或加重洋地黄类强心苷中毒。由于大量的葡萄糖进入体内以后,暂时不能被利用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合成糖原时需要消耗钾,大量钾进入细胞内可致血钾降低,从而诱发或增强洋地黄类强心苷的毒性。所以在应用地高辛或其他强心苷期间,输入葡萄糖(尤其是大剂最)时应注意同时补钾。故答案选A。
[单选题]低危患者
观察相当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进行药物治疗
解析:本组题考查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对低危患者观察相当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进行药物治疗,故1题选C
[单选题]处方书写时,"隔日1次"可缩写为
qod.
解析:A.Ac.--餐前(服);B.qn.--每晚;C.bid.--每日2次;D.qs.--适量;E.qod.--隔日1次。
[单选题]以下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影响因素中,主要是药物相互作用的是
同服氟西汀与华法林的患者呈现牙龈出血
解析:由此题可掌握的要点是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因素。药源性疾病的诱因多且复杂,着色胶囊剂引起固定性药疹(A);二甘醇是"亮菌甲素"事件的祸首(B);服用阿司匹林引起哮喘、慢性荨麻疹(C);放置过久的阿托品滴眼剂引起慢性滤泡性结膜炎(E)四者都属于制剂因素,分别涉及附加剂色素、溶剂、药物的分解产物。同服氟西汀与华法林的患者呈现牙龈出血(D)是华法林的游离型浓度超出安全范围,缘于氟西汀竞争结合血浆蛋白,属于药物相互作用。因此,该题的正确答案是D。
[单选题]对于羟喜树碱的描述,错误的是
宜用葡萄糖等酸性溶液溶解和稀释
解析:静脉注射:每次10-30mg,以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静脉注射,一日1次,每周3次,6-8周为一个疗程,联合用药本品剂量可适当减少。膀胱灌注:每次10mg以氯化钠注射液10ml溶解,排尽尿液后灌注,保持2-4小时左右,每周1次,10次为一个疗程。胸腹腔注射:恶性胸腹水放净后,10-20rag以氯化钠注射液20ml溶解胸腹腔内注入,每周1_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