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髂骨
题目:临床上成人最为常用的骨穿部位是哪个
解析:穿刺部位选择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骨髓腔中红髓要丰富;②穿刺部位应浅表、易定位;③应避开重要脏器。故临床上成人最理想的穿刺部位是髂骨上棘(包括髂骨前、髂骨后上棘)。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在患者病灶组织和瘘管流出的硫黄样颗粒实际是
放线菌在组织中形成的菌落
解析:在患者病灶组织和瘘管流出的脓样分泌物中,可找到肉眼可见的黄色小颗粒,称为硫黄样颗粒。它是放线菌在组织中形成的菌落。
[单选题]抗原抗体形成明显沉淀物的条件是
抗原抗体比例合适
解析:只有当抗原抗体的分子比例合适时反应最充分,形成的沉淀物最多称等价带。
[单选题]下列不会影响标记的因素是
湿度
解析:影响标记的因素包括:①发光剂的选择。②被标记蛋白质的性质。抗原作为被标志物时,应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免疫学稳定性;抗体作为被标志物时,则要求具有较高的效价,应用提纯的IgG来代替全血清)。③标记方法的选择(应正确选择与发光剂和被标志物结构相适应的耦联方式)。④原料比。在制备发光剂-IgG(抗体)结合物时,IgG:发光剂:交联剂的克分子比(mol:mol:mol)会影响结合物的发光效率。⑤标记率。是指结合物中IgG与发光剂之间的克分子比。由于每一种发光剂对应于被标志物都有特定的最佳标记率,标志物选择不好,会出现不易保存等现象。⑥温度。控制标记时的反应温度极为重要,对于较稳定的小分子被标志物,温度可稍放宽些;而当被标志物是抗原或抗体蛋白质时,由于蛋白质对热的不稳定性,应在保证标记反应进行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低的温度,以避免蛋白质在标记过程中活性的丧失。⑦纯化与保存。多数经耦联反应制备的结合物,使用前都需进行纯化,除去未结合的发光剂和交联剂。结合物一般可分装保存在-70℃条件下,最好冷冻干燥保存。
[单选题]B细胞功能检测试验中既可检测抗体分泌细胞,又可检测抗体分泌量的方法是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解析: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是一种既可检测抗体分泌细胞,又可检测抗体分泌量的方法。
[单选题]可能导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变种病毒是
冠状病毒
解析:本题考查呼吸道病毒所致疾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一种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亦称非典型性肺炎。其病原体SARS病毒为一种新型变异冠状病毒。
[单选题]在瑞氏染色的血涂片上,见到一个细胞呈圆形,直径10~14μm,胞核分叶不清楚,胞质内及核上见粗大、大小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的颗粒,该细胞为
嗜碱性粒细胞
解析:嗜碱性粒细胞呈圆形,直径10~14μm,胞核分叶不清楚,胞质含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用甲苯胺蓝染色,颗粒由蓝变紫,称为异染性,大颗粒直径可达 1.2μm,易溶于水。故正确答案为B。
[单选题]可用于判断乙醇中毒的酶是
γ-GT
解析:γ-GT与乙醇的摄取量有关。饮酒时,由于乙醇对肝细胞线粒体的诱导导致γ-GT活性升高,故对乙醇性中毒的判断有相当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