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下列关于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BCDE
为院外使用麻醉药品非注射剂型、精神药品患者开具的处方不得在急诊药房配药
患者再次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时,应当要求患者将原批号的空安瓿或者用过的贴剂交回,并记录收回的空安瓿或者废贴数量
医疗机构内各病区、手术室等调配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时应收回空安瓿,核对批号和数量,并作记录
收回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空安瓿、废贴由专人负责计数、监督销毁,并作记录
解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为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患者建立相应的病历。麻醉药品注射剂型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或者由医务人员出诊至患者家中使用;医疗机构应当为使用麻醉药品非注射剂型和精神药品的患者建立随诊或者复诊制度,并将随诊或者复诊情况记入病历。为院外使用麻醉药品非注射剂型、精神药品患者开具的处方不得在急诊药房配药。第二十七条:患者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或者贴剂的,再次调配时,应当要求患者将原批号的空安瓿或者用过的贴剂交回,并记录收回的空安瓿或者废贴数量。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内各病区、手术室等调配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时应收回空安瓿,核对批号和数量,并作记录。剩余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应办理退库手续。第二十九条:收回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空安瓿、废贴由专人负责计数、监督销毁,并作记录。
[单选题]性味辛温的活血祛瘀药是( )
正确答案 :D
川芎
[多选题]下列关于茶碱类药物血浆药物浓度测定的时间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ACDE
输入负荷量前
输入后1~2小时
用药后24小时
危重患者用药期间应每12小时测定1次
解析:凡接受茶碱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有条件时均应测定血药浓度。测定时间应选择在:①输入负荷量前;②输入后1~2小时;③用药后24小时;④危重患者用药期间应每12小时测定1次。茶碱血浆浓度<5mg/L时几乎无药效反应;5~10mg/L生效;10~20mg/L达最佳疗效;>20mg/L即有毒性反应表现;达到30~40mg/L可引起严重中毒反应。
[多选题]关于抗菌药的作用机制,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ABCE
喹诺酮类抑制细菌DNA回旋酶,使DNA复制受阻、降解,导致细菌死亡
甲氧苄啶也可妨碍细菌体内的叶酸代谢,使细菌生长繁殖受抑制
大环内酯类可抑制移位酶,使蛋白质合成受抑制
青霉素作用于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致胞壁缺损而丧失屏障作用
[多选题]关于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 :ABE
以某个时间为起点向前进行研究
将所有试验对象(病人)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病人选择的偏倚小
[单选题]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的腧穴是( )
正确答案 :D
四缝
[单选题]肝胃不和型恶阻的主症不包括( )
正确答案 :A
妊娠初期口淡,呕吐清涎
[多选题]下列关于药物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ABD
在酶作用下将药物转化成极性分子,再通过正常系统排泄至体外的过程
药物通过吸收、分布,有的以原形随粪便和尿液排出,有的以代谢物的形式排出
药物在体内经代谢转化后,极性增加,有利于药物的排泄
[多选题]呋塞米可用于
正确答案 :ABCDE
肝硬化
急性肾衰竭
急性肺水肿
急性脑水肿
高钾血症
[多选题]关于药学服务的重要对象人群,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ACDE
小儿、老年人、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需要重新选择药品或调整用药方案的患者
应用特殊剂型或给药途径的患者
[多选题]关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ABCDE
由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来执行
经药师进行适宜性审核
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环境下对静脉用药物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使其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滴注使用的成品输液操作过程
是药品调剂的一部分
上岗人员须接受岗位专业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多选题]关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CDE
红霉素为药酶抑制药
克拉霉素作用较红霉素更强
红霉素对嗜肺军团菌有效
[多选题]药品监督管理的原则有
正确答案 :ABCD
目的性原则
方法性原则
方针性原则
限制性原则
[多选题]六味地黄丸的组成是( )
正确答案 :AB
熟地、山萸肉、山药
茯苓、泽泻、丹皮
[多选题]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有
正确答案 :ADE
药物的理化性质
体液pH及药物解离度
器官血流量
解析:在药物向体内诸脏器分布的过程中,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很多,如药物的理化性质、体液pH值、血浆蛋白结合率、器官血液量、膜通透性、组织结合率以及屏障作用等。
[多选题]细菌耐药性机制包括
正确答案 :ABC
产生水解酶
改变细菌胞质膜的通透性
改变细菌的靶位结构
解析: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学机制是:①遗传学机制。染色体介导的耐药、质粒介导的耐药、转座子介导的耐药性。②生物化学机制。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对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主动外输机制、作用靶位的改变、细菌产生抗菌药物的拮抗物、生物被膜的形成。
查看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