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14万元
题目:甲乙签订买卖合同约定,甲向乙支付定金6万元,任何一方违约,另一方都必须向对方支付违约金8万元,后乙违约,则甲获得( )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解析:定金和违约金不能并用,只能择一适用。但在本题中,甲为了获取最大利益,可以要求乙支付违约金8万元,然后依据不当得利要求乙返还6万元,这样一共是14万元,这是甲能获得的最大利益。故选C。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
洋务运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解析:题目中的照搬别国指的是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将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的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单选题]士别三日:吕蒙
窃符救赵:信陵君
解析:题干中两项的关系是历史事件和相关人物的关系。A项人物关系正确;B项奇货可居的是吕不韦;C项纸上谈兵的是赵括;D项中一发千钧的是韩愈。因此选择A。
[单选题](1)李师傅遇上偷车贼,偷车贼反咬李师傅持刀抢劫 (2)李师傅拿着菜刀守夜 (3)小偷被抓,李师傅也吸取了经验教训 (4)家属楼自行车频频被盗 (5)民警盘问事情经过
4—2—1—5—3
[单选题]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
解放了人们思想
[单选题]被称为奥林匹克运动三驾马车的三大组织体系是( )。
①②③
[单选题]社会政策:以公正为理念依据,以解决社会问题、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的整体福利为主要目的,以国家的立法和行政干预为主要途径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行为准则、法令和条例的总称。
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主要是效率而非公平正义
解析:社会政策的定义中描述社会政策的制定是“以公正为理念依据”的,B项说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主要是效率而非公平正义,不符合定义。故答案选B。
[多选题]李某(22岁)伙同其弟(15岁)共同实施诈骗行为,骗取大量财物,则( )。
李某单独构成诈骗罪
李弟不构成犯罪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共同犯罪的主体。《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据这一规定,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八种犯罪负刑事责任,在本题中,李弟只有15周岁,对诈骗罪不承担刑事责任,故李某与李弟之间不能成立诈骗罪的共同犯罪,李某单独构成诈骗罪,李弟不构成犯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
[单选题]唐朝将“六赃”犯罪中的监临主司以外的其他官员“因事受财”构成的犯罪称为( )。
坐赃
解析:D唐律首次将六种非法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归纳到一起,冠以“六赃”之名。据《唐律疏议?杂律》规定:“赃罪正名,其数有六,谓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强盗、窃盗并坐赃。”可见,“六赃”罪包括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强盗、窃盗和坐赃六种犯罪。其中,除了强盗、窃盗外,都是官吏所犯的赃罪。凡是犯“六赃”罪的,处刑较重。“受财枉法”,是指“受有事人财而为曲法处断”的行为,即官吏收受当事人贿赂而利用职权曲法枉断,为其牟取不正当利益,或为其开脱罪责。“受财不枉法”,是指“虽受有事人财,判断不为曲法”的行为。“受所监临财物”.是指“监临之官不因公事而受监临内财物”的行为.一般是主管官员私下接受所监管的吏民的财物。“强盗”,是指“以威若力而取其财”的行为,即以暴力或暴力威胁而取他人财物。“窃盗”是指“潜形隐面而取”的行为,即秘密占有不属于自己的官私财物。“坐赃”,《唐律疏议》解释道:“然坐赃者,谓非监临主司,因事受财,而罪由此赃,故名日坐赃致罪。”即非监临官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的本不当得的财物。可见.选D项。
[单选题]如果收入较低的50%人口的总收入为200亿元,那么收入较高的5%的人口的总收入约为( )。
100亿元 ~~
解析:收入较低的50%人口的总收入是累计相对收入的20%,收入较高的5%的总收入是累计相对收入的100%-90%=10%,故所求为200÷20%×10%=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