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受尿酸代谢产物影响

题目:关于肾性血尿RBC形态变化的机制,不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肾性血尿RBC形态变化的机制。肾性血尿即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形态变化与肾小球基底膜病理性改变对红细胞的挤压损伤、各段肾小管内不断变化的pH、渗透压、介质张力、代谢产物(如脂肪酸、溶血磷脂酰胆碱、胆酸等)对红细胞的作用有关。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病理性红细胞增多见于
  • 原发性红细胞增多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 [单选题]霍乱弧菌的血清分型主要依据
  • O抗原

  • 解析:霍乱弧菌有耐热的O抗原和不耐热的H抗原。H抗原无特异性。根据O抗原的不同,现已有155个血清群,其中O1群和O139群引起霍乱,其余的血清群分布于地面水中,可引起人类胃肠炎等疾病,但从未引起霍乱的流行。

  • [多选题]血清蛋白电泳图中可能出现单克隆区带的疾病有 ( )
  • 淋巴瘤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多发性骨髓瘤


  • [单选题]临床上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有( )
  • 静脉注射同种异型抗原


  • [单选题]基于胶体金显色的检测技术的光源是
  • 绿光

  • 解析:当一束光波照到红色物体上,绿光的反射率最高。

  • [单选题]关于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用一种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能检查多种以球蛋白作为抗体的复合物


  • [单选题]如患者患有急性肝萎缩、磷中毒或白血病等疾病时,尿液中可能出现下列哪种结晶
  • 亮氨酸或酪氨酸结晶

  • 解析:亮氨酸和酪氨酸的结晶为蛋白分解产物,可见于组织大量坏死的疾病,如:急性肝坏死、急性磷中毒、糖尿病性昏迷、白血病、伤寒等。

  • [单选题]肠杆菌科细菌与O特异性血清反应时常不出现凝集反应,可采取的方法有
  • 加热除去细菌表面抗原

  • 解析:细菌表面抗原存在时能阻断O抗原与相应抗血清的凝集作用,加热60℃,30分钟可消除Vi抗原对O抗原的阻断作用。

  • [单选题]关于凝血酶时间(TT)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主要反映凝血过程第一阶段有无异常

  • 解析:TT值延长多见于血中有肝素和类肝素物质存在(如肝素治疗中、SLE和肝脏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血中FDP增高(DIC)等。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小儿外科(正高) 皮肤与性病学(正高) 中医儿科学(正高)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代码:105)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全科医学) 医学临床三基(医院管理分册) 医学检验专业知识 妇产科主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