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间接性
题目:教师的劳动成果是学生的品德、知识和能力,而非显性的物质财富。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特点。
解析:教师劳动的结晶是学生,是学生的品德、学识和才能,待学生走上社会,由他们来为社会创造财富,所以说,教师的劳动具有间接性特点。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在历史课上,同学们学习了鸦片战争的起源、发展、结果等知识,按照知识的分类,这属于( ) ①陈述性知识②程序性知识③直接经验④间接经验
①④
[单选题]提倡“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代表人物是( )。
赫尔巴特
解析: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杜威提出了“新三中心论”,即“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单选题]“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体现的教育方法是( )。
锻炼法
解析: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本题中“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强调的是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品德的方法,属于锻炼法。
[单选题]2017年,杨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就该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进行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县人民政府编制财政预算时应当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
[单选题]一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是( )。
国家财政拨款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是国家财政拨款。
[多选题]设计教学法的优点在于()。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