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CE

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粘膜出血 慢性型多见于青壮年 慢性型可伴有血小板相关补体的增高

题目:有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

解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先有呼吸道感染史,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粘膜出血,急型好发于3-7岁儿童,慢型常见于青壮年,肝脾一般不肿大,血小板抗体检查,90%的患者PAIg和(或)PAC3增高。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病理生理的特点
  • 血小板聚集

    病理性凝血酶生成

    纤维蛋白在微血管内沉积

    微血栓形成

    继发性纤溶亢进


  • [单选题]患者男性,60岁,全血细胞减少,脾肋下1cm,骨髓增生活跃,原始粒细胞0.08,早幼粒细胞0.10,环状铁粒幼红细胞0.05,最大可能的诊断是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 解析:此患者年龄较大,全血细胞减少,脾大不如白血病明显,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较粒细胞白血病少,并有环状铁粒幼红细胞,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特点。

  • [单选题]下列有关单向扩散试验平板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将抗体或抗血清混入3.0%琼脂糖内

  • 解析:平板法是将抗体或抗血清混入0.9%琼脂糖内,未凝固前倾注成平板,然后在上打孔,将抗原加入孔中,放37℃让其自由扩散,24~48小时后可见孔周围出现沉淀环,测定环的直径或面积计算标本中待测抗原的浓度。

  • [单选题]静脉采血,压脉带捆扎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多长时间之内
  • 1.0min

  • 解析:静脉采血,压脉带捆扎时间最好控制在1min内,因时间长大静脉血流受阻而使毛细血管内压增高,血管内液与组织液交流,使分子质量<5000的物质溢入组织液,另外局部组织缺氧引起血液成分的变化,导致检查结果增高或减低。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眼科(正高) 口腔内科学(正高) 卫生管理(正高) 临床营养(副高) 血液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10) 妇幼保健主治医师(代码:364)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代码:105)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外科)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妇科) LA技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