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警衔是区分人民警察等级、表明人民警察身份的( )和国家给予人民警察的荣誉。
正确答案 :AD
称号
标志
[多选题]人民警察不得辞退的条件有( )。
正确答案 :ABC
在孕期、产期或者哺乳期内的
患严重疾病或者负伤正在进行治疗的
因公负伤致残并确认丧失工作能力的
解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辞退办法》第6条专门规定了人民警察不得辞退的条件。这些条件和国家公务员不得辞退的条件是一致的,即:(1)因公负伤致残并确认丧失工作能力的。(2)患严重疾病或者负伤正在进行治疗的。(3)在孕期、产期或者哺乳期内的。
[单选题]( )的规范化是实现各项工作规范化的前提和保证。
正确答案 :C
人事管理
解析:人事管理的规范化是实现各项工作规范化的前提和保证。一是严格考核标准,健全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对民警的工作实行量化管理,将考核与训练、奖惩、干部选拔、岗位调整、工资福利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科学、客观的竞争激励机制。二是严格录用标准,按照“二十公”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省级统一考录制度,实行公安部督考制,切实保证队伍“进口”的质量。三是严格晋升标准,晋升包括职务晋升和警衔晋升。职务晋升坚持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职公示、任职试用期和部分领导职务聘任、引咎辞职等制度。警衔晋升坚持凡晋必训,凡晋必考。四是严格岗位标准,公安机关一些主要业务警种部门,如国内安全保卫、刑侦、法制、外事、信息网络监察、技术侦察等,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很多岗位要求民警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要制定各主要警种的岗位资格标准,以保证民警的专业水平和战斗力。
[多选题]下列可能成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观心态的是( )。
正确答案 :ABD
故意
疏忽大意
过于自信
解析:解析: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条的规定,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根据《刑法》第14条的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本法第15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本法第16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单选题]义务警员:警察
正确答案 :D
死刑:刑罚
解析:义务警员是警察的组成部分,死刑是刑罚的组成部分。
[单选题]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立法机关和国家权力机关,享有撤销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和人事罢免的权力,其监督权属于( )监督权,因而具有极大的权威性。
正确答案 :B
国家
解析:解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活动的监督权属于国家监督权,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代表人民的意志,能够引起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因而具有极大的权威性。
[单选题]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可以提起行政复议的情形是( )。
正确答案 :A
不服公安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的
解析:解析:不服公安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不服公安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的处理,不能提起行政复议。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公安机关的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复议:(1)对公安机关作出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不服的。(2)对公安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3)对公安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4)认为公安机关侵犯其合法经营自主权的。(5)认为公安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6)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公安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公安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公安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7)申请公安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法定职责,公安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8)认为公安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多选题]公安机关的( ),决定了公安机关的任务。
正确答案 :AD
性质
职能
解析:解析:公安机关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公安机关的任务。
[单选题]甲某遭到乙某等三人的无端殴打,并被乙某用刮刀刺伤。甲某急忙夺路跑走,此时,乙某等人高呼:“抓小偷!”路人丙某不明真相,上前抓住甲某。甲某一时难以挣脱,不得已刺伤丙某,得以脱身。事后查明,甲某被乙某刺成重伤,甲某给丙某造成轻伤害。甲某的行为( )。
正确答案 :A
属于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
解析: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在于危险的来源不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于自然界的侵袭、动物的侵袭和人的不法侵害,正当防卫针对的仅仅是人的不法侵害。甲逃避不法侵害时,被见义勇为的人拦截,如果甲清楚地认识到这个人是无辜的,心里知道该人上当受骗了,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并不想伤害他,但是如果不伤害他行为人自己就要受伤害,于是行为人刺了该人一刀,然后跑掉。行为人主观上不是恶意的不法侵害,而是因为他人的阻拦,自己处于危险的状态中,所以行为人不得已刺了他一刀,因此适用紧急避险制度比较合适在本案中行为人给丙造成的是轻伤,没有超过法律要求的“必要限度”,属于紧急避险。
[单选题]关于罪犯劳动现场管理,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
监狱使用罪犯丁某为服刑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服务
解析:需要选用条件相宜的罪犯从事生产记录、学习记录、炊事、理发、医护卫生和文化技术教育等服务于罪犯的事宜。但是严禁使用罪犯从事下列工作:(1)严禁使用罪犯行使监管权。不准使用罪犯带领他犯出工,不准使用罪犯办理案件,不准使用罪犯检查罪犯信件、物品,不准使用罪犯整理、抄写、保管有关管教工作方面的材料和其他机密材料,不准使用罪犯看管禁闭室。(2)严禁使用罪犯到监外经商。(3)一律不准使用罪犯驾驶汽车、摩托车和拖拉机等机动车辆。确因生产需要,可以使用罪犯驾驶电瓶车、叉车、挖土机等,但必须挑选表现好的,而且要经监狱首长批准,驾驶范围则仅限于监内。(4)不准使用罪犯管理仓库、变电所等。(5)不准使用罪犯为监狱人民警察个人提供劳务,不准使用罪犯充当人民警察办公室的勤杂工、监狱职工食堂的炊事员、职工理发室的理发员等。
查看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