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阴干
题目:茯苓皮及茯苓块的干燥方法为
解析: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收集削下的外皮,阴干,称“茯苓皮”。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茯苓皮: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块片,大小不一。外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有疣状突起;内面淡棕色并常伴有白色或淡红色的皮下部分。质较松软,略具弹性。气微,味淡,嚼之粘牙。答案选C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对中药升降浮沉属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有稳定性
解析:中药升降浮沉具有可变性、特殊性、双向性及不明显性。E选项与A选项矛盾。
[多选题]海浮石的功效有
清热化痰
通淋
软坚散结
解析:海浮石,能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尿通淋。
[单选题]五倍子采收加工须
置沸水中略煮或蒸
解析: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按外形不同,分为“肚倍”和“角倍”。五倍子的产生,必须兼有寄主盐肤木类植物、五倍子蚜虫和过冬寄主提灯藓类植物等三要素,而且此种苔藓类植物需终年湿润,以利蚜虫过冬。秋季五倍子由青转成黄褐色,成熟爆裂前采摘,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外表面变成灰色,杀死蚜虫。取出,干燥。药材肚倍: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长2.5~9cm,直径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壁厚0.2~0.3cm,内壁平滑,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末状排泄物。气特异,味涩。角倍:呈菱形,具不规则的钝角状分枝,柔毛较明显,壁较薄。答案选E
[单选题]血清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于胞质和线粒体中,以下哪项存在最多
骨骼肌和心肌
解析:CK主要存在于胞质和线粒体中,以骨骼肌和心肌为多,其次是脑组织和平滑肌,肝脏、胰腺和红细胞中有极少含量。血清CK活性增高有临床意义。A、B、D、E项也存在CK,但并非最多。
[单选题]显微鉴别可见乳汁管的药材是
蒲公英
解析:本组题考查蒲公英、麻黄、广藿香、绵茵陈的显微鉴别。蒲公英:①从它的叶表面可见--上下表面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表面角质纹理明显或稀疏可见。上下表皮均有非腺毛。下表皮气孔较多,不定式或不等式。叶肉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结晶。叶脉旁可见乳汁管。②从它的根横切面可见--木栓细胞数列,棕色。韧皮部宽广,乳管群断续排列成效轮。形成层成环。木质部较小,射线不明显;导管较大,散列。薄壁细胞含菊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