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低蛋白饮食
题目:下列不是慢性肾脏疾病肾功能恶化的诱因的是
解析:机体感染时常有高分解代谢,蛋白质分解代谢后的终末产物尿素增多,可加重肾脏负荷。心力衰竭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灌注不足。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有肾毒性,直接损害肾组织和(或)功能。高血压是加速慢性肾脏病进展。低蛋白饮食是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可因低蛋白摄入后其代谢终末产物亦相应减少而减轻肾脏负荷达到延缓肾脏病进展的目的。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机制是
生成高铁血红蛋白
解析: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指食用了含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蔬菜或误食亚硝酸盐后引起的一种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也称肠源性青紫症。
[单选题]男,52岁。初诊2型糖尿病2个月,每日进主食量约500g,身高171cm。体重90kg,BM130.8.查空腹血糖5.S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8mmol/L,糖化血红蛋白7.2%。目前治疗不宜选择降血糖的药物是
噻唑烷二酮类
解析:以下的药物均是2型糖尿病的治疗用药,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作用是降低餐后血糖,该患者餐后血糖高,适合用。双胍类适应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经饮食和运动疗法仍未达标者,作为首选降糖药,该患者体重90公斤,适合用。格列奈类药物是一种新的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磺酰脲受体结合,刺激胰腺在进餐后更快、更多地分泌胰岛素,从而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磺脲类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餐前半小时服药效果最佳。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起效时间较其他降血糖药为慢。其起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并非短期内就能达到最理想的疗效。一般需数周乃至数月才能达到最大作用效果。
[单选题]男,29岁。排便时肛门剧痛1周。有鲜血滴入便池,排便后肛门疼痛加重。造成便后肛门疼痛加重的机制是
肛门括约肌痉挛
解析:本例为肛裂,排便时疼痛加重与括约肌收缩痉挛有关,直至括约肌疲劳、松弛后疼痛缓解,再次大便又出现疼痛。
[单选题]首关消除最显著的给药途径是
口服给药
解析:首关消除最常见的给药途径是口服给药。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于胆汁排泄的量大,则是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被称为首关消除。故本题选E。
[单选题]肠易激综合征腹痛的规律是
疼痛--排便缓解
解析:根据主要症状分为: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腹泻便秘交替型。精神,饮食,寒冷等因素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疼痛--排便缓解
[单选题]使用维生素K无效的出血原因是
肝素过量
解析:本题是维生素K促凝血机制与临床应用相联系的基本知识试题。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因子Ⅱ)和凝血因子Ⅶ、Ⅸ、Ⅹ时不可缺少的物质,缺乏维生素K,这些凝血因子合成受阻,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引起出血。维生素K主要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如梗阻性黄疸,新生儿、早产儿出血,华法林(维生素K拮抗剂)和水杨酸类所致凝血酶原过低引起的出血,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导致继发性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但对肝素过量所导致的出血无效,因为肝素是带负电呈强酸性大分子物质,抗凝血作用主要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ATⅢ),使ATⅢ分子构型发生变化,与多种凝血因子结合后,使凝血因子失活。肝素过量所导致的出血可用带正电荷呈强碱性的鱼精蛋白对抗,使肝素灭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