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肺门淋巴结结核
题目:男,18岁,学生。咳嗽、发热1月余,多为干咳,下午3时发热,体温38.0℃,可自行退热,无咯血。发病以来体重下降3kg,胸部X线片:右肺门处可见密度增高的团块影。"青霉素"治疗半月未见好转。查体:T37.3℃,消瘦,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解析:患者青少年,慢性起病,以干咳、午后低热为主要表现,X线示右肺门处可见密度增高的团块影,肺门淋巴结结核可能性大。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在职业中毒的诊断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前提条件是
职业史
解析:职业中毒是职业病中种类最多的,其诊断要符合职业病诊断的一般原则。应包括职业史、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相应的临床表现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测的基础上,全面综合分析,并排除非职业性因素所致的类似疾病,才能做出切合实际的诊断。其中职业史为诊断的前提条件。
[单选题]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特点是
点对点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区域
解析:每一种感觉的投射路径都是专一的,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称为特异性投射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故选B。
[单选题]小叶性肺炎的本质是
支气管及肺泡的化脓性炎症
解析:此题是简单应用题,考查对小叶性肺炎基本病变的了解及掌握程度。
[单选题]关于依赖的说法哪项不正确
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解析: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俗称成瘾。外来物质进入人体引起的一种心理生理过程的依赖性。依赖思想不仅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还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上的缺陷,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要克服依赖习惯、增强自信心、树立奋发自强精神、培养独立的人格。一般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单选题]初产妇,妊娠40周,产力正常,胎心140次/分,头位,双顶径10cm,先露浮,宫口2cm,对角径11cm,正确的处理是
剖宫产
解析:对角径的正常值为12.5~13cm,此患者只有11.5cm,比较小;孩子的双顶径为10cm,大于平均值(9.3cm),所以不适合顺产,建议剖宫产。
[单选题]下列检查项目中最能反映体内储存铁水平的是
骨髓铁染色
解析:网织红细胞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功能。血清铁是指血清中游离的铁,总铁结合力表示血清中能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的总量,转铁蛋白饱和度是指血清铁占总铁蛋白结合力的百分比,三者均反映血浆铁含量。骨髓铁染色是反映体内贮存铁水平的敏感指标。故本题选A。
[单选题]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不包括
共同生活者患有糖尿病
解析: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包括:肥胖、年龄在45岁以上、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或生产过巨大儿、高血压、血脂异常、曾有糖调节受损的病史等。故选A。
[单选题]女,28岁。遇应激事件后,喜欢用钻牛角尖的方式来处理,这种反应属于
认知反应
解析:应激的心理反应:①认识反应。轻度的应激状态有助于个体增强感知能力,活跃思维。但强烈的应激对认知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如感觉过敏或歪曲、思维或语言迟钝或混乱、自治力下降、自我评价降低等现象。在急性应激状态或某些神经症患者身上可以看到上述症状。②情绪反应。应激可导致焦虑、恐惧、愤怒和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而焦虑是心理应激时最常见的一种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可提高人的警觉水平,以适当的方式应对应激源,有利于个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但过度的焦虑能破坏个体的认知能力,使人难以作出符合理性的判断和决定。③行为反应。应激状态下个体的行为表现为或"战"或"逃"两种类型。"战"在人表现为接近应激源,分析现实,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逃"则是远离应激源的防御行为。此外,还有一种既不"战"也不"逃"的行为,称为退缩性反应,表现为顺从、依附和讨好,与保存实力和安全需要有关,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④自我防御反应。指借助于自我防御机制,个体面对环境的挑战,对自己的应对效果做出新的解释,以减轻应激所引起的紧张和内心痛苦。认知评价指个体对应激事件所抱有的态度和信念。与个体的受教育背景、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密切相关。对同一类应激源的反应可因个体对其的认知、评价、体验和观念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能力和性格等人格心理特征因素,都可以不同程度影响个体在应激过程中的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