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核浆比例由大到小
题目:下列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解析:血细胞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细胞体积由大变小;核染色质结构由疏松细致到紧密粗糙;核仁由显著可见到无;核浆比例由大到小;胞质颗粒从无到有。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某实验室血糖参加室间质评活动,其测定结果为5.15mmol/L,靶值为5.00mmol/L,其评价范围为靶值±10%。参加室间质量评价血糖的偏倚为
3%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为偏倚的计算,偏倚=(5.15-5.0)/5.0×100%。
[单选题]缺铁性贫血与慢性感染性贫血鉴别要点是
骨髓细胞外铁
解析:需要测定红细胞碱性铁蛋白,<6.5μg/L细胞才能诊断缺铁,或借助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作为标准。
[单选题]动物采血应在末次免疫后,采血时间为
5~7天
解析:动物免疫3~5天后,如抗血清鉴定合格,应在末次免疫后5~7天及时采血,否则抗体将会下降。因故未及时取血,则应补充免疫一次(肌内、腹腔或静脉注射,不加佐剂),过5~7天取血。
[单选题]不属于血红蛋白继发性增多的疾病是(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单选题]何种分子量的蛋白质完全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
>7万
解析: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只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万的小分子物质自由通过;1.5万~7万的物质可部分通过;而相对分子质量大于7万的物质(如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几乎不能通过。
[单选题]直接凝集反应与间接凝集反应的根本区别是
前者采用颗粒性抗原,后者是将可溶性抗原吸附于载体颗粒上
解析: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的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间接凝集反应。
[单选题]杀灭菌原微生物的方法属于( )
灭菌
解析:杀灭菌原微生物的方法属于灭菌。当进行消毒灭菌时往往以芽孢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单选题]血液的比密(比重)正常参考范围是
1.050~1.060
解析:血液的比密(比重)正常范围是1.050~1.060,当血液中含有的有形成分等改变时人体血液的比密常会发生变化。